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用高良姜、干姜等分,炮过,研细,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饭后服,桔皮汤送下。妊妇忌服。
脾虚寒疟(寒多热少,不思饮食)。用高良姜(麻油炒)、干姜(炮)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五钱,以猪胆汁调成膏子,临发病前,热酒调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药末,加胆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姜、干姜,半生半炮各半两,穿山四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猪肾煮酒送下。
双目突然红痛。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使打喷嚏,红痛即消。
风牙痛肿。用高良姜二寸、全蝎(焙)一枚,共研为末,擦痛处,吐出涎水,以盐汤漱口。
附方
红豆蔻,是高良姜的种子,辛、温、无毒辣。功能温中散寒、醒脾解酒,但脾、肺素有伏火的人,不宜用本品。又红豆蔻最能动火伤目,使人流鼻血。所以食料中能用它。
诗句:
干姜炮过研为末,面糊丸子梧子圆。
妊妇不宜服此药,酒下桔皮助温宣。
寒疟不思饮食者,麻油炒干姜一两。
猪胆汁调药膏子,临发病前热酒送。
半生半炮制末药,猪肾煮酒服四三钱。
高良姜末吹入鼻,打喷嚏痛消红。
风牙痛肿用末擦,吐出涎水盐汤漱。
红豆蔻辛温无毒辣,功能温中散寒解。
动火伤人目流泪,食用宜慎勿滥用。
译文:
高良姜,是治疗脾阳虚弱的良药,能够温暖胃腑,消除体内的冷气和痰湿。使用高良姜和干姜各等份,经过炮制后研磨成细末,加入面粉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子般。每服药量为十五丸,饭后服用,可以用桔皮汤送下去。孕妇应该避免服用此药。
对于脾虚引起的寒邪疟疾(症状表现为寒多热少,不思饮食),可以使用高良姜(经过麻油炸过的)和干姜(经过炮制的)各一两,共研细末。每服药量为五钱,用猪胆汁调成膏状后,在发病前用热酒送服。另一个方剂:将上述药末加入胆汁后制成丸子,每服四十丸,以酒送下。还有一个方剂:将高良姜和干姜各半两、穿山甲四钱三分,共研细末。每次服药量为二钱,用猪肾煮成的酒送下。
如果眼睛突然发红疼痛,可以用小管吹入高良姜的细末到鼻子里,让病人打喷嚏,疼痛就会消失。
如果遇到风牙痛肿的情况,可以将高良姜切成一寸长的段,搭配全蝎(焙干的)一枚,共同研磨成细末,用来擦拭疼痛处,然后吐出口水,并用盐汤漱口。
附方:
红豆蔻是高良姜的种子,具有辛、温、无毒辣的特性。它主要的功能是温中散寒、醒脾解酒,但是对于脾胃素有伏火的人来说,不宜使用红豆蔻。此外,红豆蔻最容易引起上火伤目,导致流鼻血的现象发生。因此,在食物中使用它是可以的。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高良姜的不同用法及其对应的病症,展示了中医对于草药运用的细致与精确。诗中的“养脾温胃,去冷消痰”直接点明了高良姜的主要功效,而针对不同的症状提供了不同的治疗方案。例如,针对“寒疟”、“风牙痛肿”等症状提供了具体的药物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体现了中医用药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诗中也提醒了孕妇不宜使用该药,以及某些情况下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或风险。整体上,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古代医学的知识,也反映了古人对药物作用机理和应用方式的认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