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亦名苇、葭。花名蓬,笋名(音拳)。初生的苇叫葭,未开花时叫芦,长成后叫苇。
气味
(根)甘、寒、无毒。(笋)小苦、冷、无毒。(茎、叶)甘、寒、无毒。(蓬)甘、寒、无毒。
主治
骨蒸肺痿(肺结核)。用芦根、麦门冬、地骨皮、生姜各十两,梧皮、茯苓各五两,加水二斗,煮成八升,去渣。分五次服。得汗即愈。
心膈气滞,烦闷不下食。用芦根五两,锉小,加水三大碗,煮取二碗,去渣,温服。
反胃上气。用芦根、茅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霍乱烦闷。用芦根三钱、麦门冬一钱,水煎服。又方:芦叶一把,水煎服。
吐血不止。用芦苇茎外皮烧灰(存性),研细,加蚌粉少许,拌匀。每服一、二钱,麦门冬汤送下。三服见产。
本草纲目·草部·芦
解析芦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 芦简介
- 定义及别名
- 形态特征描述
- 生长环境要求
- 芦气味分析
- 根、茎、叶、蓬气味比较
- 各部位毒性差异
- 气味对药效影响
- 芦主治疾病
- 骨蒸肺痿治疗
- 心膈气滞缓解
- 反胃上气治疗
- 芦方剂应用
- 常见方剂介绍
- 方剂组成与作用机理
- 方剂使用注意事项
- 芦现代研究进展
- 化学成分分析
- 药理作用研究
- 临床应用案例
- 芦文化意义
- 历史文献记载
- 民间传说与象征意义
- 芦在文学艺术中表现
- 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野生资源保护措施
- 人工种植技术发展
- 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