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癖疳积。用大黄末三两,加醋熬成膏,倒在瓦上日晒夜露三天;再加硫磺一两(以形如琥珀者为好)、宫粉一两,一起研匀。十岁以下小孩,每服半钱,大人每服一钱半,米汤送下。忌生冷鱼肉,只吃白粥半月。如一服不愈,半月之后再服。

小儿诸热。用大黄(煨熟)、黄芩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在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至十丸,蜜汤送下。亦可加黄连,称为“三黄丸”。

骨蒸积热,渐渐黄瘦。用大黄四分、加童便五六合,煎取四合,去渣服汁,分二次服。

赤白浊淋。用大黄研末,每次取六分,放入破了顶的鸡蛋中,搅匀,蒸熟,空心吃下。三次见效。

大便秘结。用大黄末一两、牵牛头末半两,和匀,每服三钱。用厥次序心烦现象者,酒送下,无此现象者,蜜汤送下。

本草纲目·草部·大黄脾癖疳积,小儿诸热,骨蒸积热,赤白浊淋,大便秘结,以及吐血、鼻血(心气不足)等病症治疗

  1. 脾癖疳积
  • 脾癖疳积是中医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此类病症。
  1. 小儿诸热
  • 小儿诸热是指儿童发热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口渴、烦躁、食欲不振等。大黄可清热泻火,适用于小儿高热不退的情况。
  1. 骨蒸积热
  • 骨蒸积热是因阴虚内热所致的病症,表现为骨节疼痛、潮热盗汗等症状。大黄能清肝泻火,缓解骨蒸症状。
  1. 赤白浊淋
  • 赤白浊淋是指尿液异常,包括尿色发红或发白,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大黄可利尿通淋,改善尿液异常情况。
  1. 大便秘结
  • 大便秘结是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表现为排便困难、大便干燥。大黄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便秘问题。
  1. 吐血、鼻血(心气不足)
  • 吐血和鼻血是体内出血的表现,可能与心气不足有关。大黄能凉血止血,适用于心气不足导致的吐血和鼻血。
  1. 伤寒痞满
  • 伤寒痞满是由于寒邪侵袭引起的胸腹胀满、疼痛不适。大黄能行气消痞,缓解伤寒引起的痞满症状。
  1. 小儿寒热食积
  • 小儿寒热食积是指小儿消化不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胀满等症状。大黄能消食导滞,帮助小儿恢复健康。
  1. 烦热蚀脓
  • 烦热蚀脓是因湿热内蕴引起的皮肤病变,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症状。大黄能清热利湿,减轻烦热蚀脓的症状。
  1. 通宣一切气
  • 通宣一切气是指通过药物调理,使气血畅通无阻。大黄能行气活血,促进气血流通,适用于各种气血不畅的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