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为面病(但水泻及胎前产后的痰病不可服用)。用大黄(酒浸,蒸熟。切晒)八两,生黄芩八两,沉香半两,共研为末,加青礞石(二两)和焰硝(二两)一起封固、煅红、研细的药末二两,以水和各药成丸,如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小病五、六十丸,缓病七、八十丸,急病一百二十丸,温水送下后,好静卧勿动,让药起作用。第二天,先下糟粕,次下痰涎。如未下,可再次服药,此方名“滚痰丸”。
腹中痞块。用大黄十两,研为末,加醋三升、蜜两匙,和匀,煎成丸了,如梧子大。生前了三十丸,生姜汤关定。能吐泻即验。又方:陈石灰半斤,瓦器上炒至极热,等稍冷后,加大黄末(炒热)一两、桂心末(略炒)半两,以醋调成膏,摊在布上贴患处。又方:大黄二两、朴硝一两,共研为末,以大蒜同捣成膏贴患处。加放阿魏一两,更好。
大黄,学名heum palmatum,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功效的草本植物。其味苦、寒,无毒,主要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吐血、鼻血(心气不足)、伤寒痞满、热病谵语、黄疸等。
大黄在中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被誉为“将军”,因其强大的攻积泻下作用而备受推崇。它不仅能够通经活血,还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大黄的这些功效使其在治疗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喉等方面尤为有效。
大黄的用法和用量也需谨慎考虑。根据不同的病症,其用量会有所变化,通常为3~30克。此外,大黄的服用方式也有多种,包括内服、外用和贴敷等。例如,《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多种使用大黄的方法,如滚痰丸、大黄黄连泻心汤等,这些方剂都体现了大黄在中医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大黄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其在中医中的地位不可替代。通过合理的用药和剂量控制,大黄可以有效地治疗多种疾病,但使用时必须遵循医嘱,避免不当使用带来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