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亦名冬、禹韭、禹余粮、忍冬、忍凌、不死草、阶前草。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

消渴。把大苦瓜捣成汁,泡麦门冬二两,过一夜,麦门冬去心、捣烂,加黄连(去皮毛)研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后服。一天服两次。两天后当可见效。

吐血、鼻血。用麦门冬(去心)一斤,捣烂取汁,加蜜三合,调匀,分二次服下。

齿缝出血。用麦门冬煎汤漱口。

喉疮。用麦门冬一两、黄连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麦门冬煎汤送下。

下痢口渴。用麦门冬(去心)三两、乌梅肉二十个,锉细,加水一升,煮成七合,细细饮下,有效。

本草纲目·草部·麦门冬

解析《本草纲目》中麦门冬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1. 释名与别称
  • 麦门冬名称由来
  • 其他别称及其含义
  • 麦门冬在古代文献中的称呼
  1. 气味与性味
  • 根茎气味描述
  • 甘、平、无毒性味分析
  • 对健康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1. 主治功效
  • 消渴病治疗作用
  • 吐血、鼻血等出血性疾病
  • 齿缝出血与口腔健康
  1. 药方与制备方法
  • 麦门冬丸子制作流程
  • 黄连研末与炼蜜结合
  • 麦门冬煎汤服用方式
  1. 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 《本草纲目》编纂背景
  • 麦门冬在古代医学中地位
  • 文化象征与民间传说
  1. 现代研究与应用
  • 现代医学对麦门冬研究进展
  • 麦门冬在现代医药中的应用
  • 传统与现代结合使用案例
  1. 赏析与思考
  • 诗歌形式表达药用价值
  • 麦门冬在文学中象征意义
  • 对现代人生活健康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