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虞蓼、泽蓼。
气味
(茎、叶)辛、无毒。
主治
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
本草纲目·草部·水蓼
释名:
虞蓼、泽蓼。
气味:
(茎、叶)辛、无毒。
主治:
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
释名
虞蓼、泽蓼。
气味
(茎、叶)辛、无毒。
主治
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
本草纲目·草部·水蓼
释名:
虞蓼、泽蓼。
气味:
(茎、叶)辛、无毒。
主治:
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
《本草纲目》·人部·人胞 释名 - 胞衣:初生婴儿的胎盘,俗称“紫河车”。 - 胎衣:胎儿在母体内所穿的衣物。 - 紫可车:初生男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混沌衣:初生女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混元母:初生男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佛袈裟:初生女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仙人衣:初生男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气味
本草纲目·人部·人胞李时珍医学智慧结晶 1. 释名 - 胞衣、胎衣、紫可车、混沌衣、混元母、佛袈裟、仙人衣。 - 气味:甘、咸、温、无毒。 2. 主治 - 妇女骨蒸劳损。 - 用紫河车(最好得自初生的男婴)一具,洗净,煮熟,切细,焙干,三研为末,加山药二两、人参一两、白茯苓半两,共研权细,调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3. 安神养血,益气补精 - 用紫河车一具,男病和和女胎,女病用男胎
乱发,即人的头发,在《本草纲目》中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下面将详细解析乱发的用途、功效以及相关方剂: 1. 乱发的基本用途 - 止血作用:乱发在医学上具有止血的功效,适用于鼻血不止的情况。 - 外用方法:乱发烧灰可以吹入鼻中,这是一种简便的止血方法。 2. 乱发的其他应用 - 药物制备:乱发灰可以与其他药材如人中白和麝香混合研磨成末,用于治疗肺疽吐血等病症。 - 特殊方剂
诗句:本草纲目 · 木部 · 石南 译文:《本草纲目》中的植物部分,涉及“石南”这一条目。 注释与赏析: - 释名:“风药”表明该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风邪相关的疾病。 - 气味:(叶)辛、苦、平、有毒,描述了石南叶的四种不同特性。其中,辛、苦、平表示其味道,无毒则说明对人体没有毒性。 - 主治:描述了石南的主要应用方向,用于治疗某些特定的病症。例如,用石南、生地黄、茯苓、黄蘖
本草纲目·人部·人尿探索人体尿液神奇药用价值 1. 释名与气味 - 溲、小便、轮回酒、还元汤 - 咸、寒、无毒 2. 主治与功效 - 久嗽涕唾,肺痿 - 时发寒热,颊赤气急 3. 使用童便浸泡方法 - 用童便(去头尾少许)五合 - 浸泡破开的大粉甘草一寸 4. 服用剂量与频率 - 清晨一次服下 - 或加甘草末一钱同服亦可 5. 注意事项与禁忌 - 儿童忌食五辛热物 - 吐血、鼻血 - 绞肠沙痛
诗句释义: 本草纲目 · 人部 · 天灵盖 气味:咸,涩,平。 主治:补精养神。 译文: 天灵盖,一种药物,具有咸、涩、平三种性质。它主要用于补充精气和滋养精神。 关键词注释: 1. "本草纲目" - 中国古代的药典之一,收录了大量的药材信息。 2. "人部" - 古代中医理论中,将人体的部分与五脏六腑对应起来,天灵盖即指人的头部,属于人体的上部。 3. "气味" - 描述药物的性质
这首诗是《本草纲目》中关于“人粪”的一段描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气味:涩,寒。 - "气味"指的是人粪的气味。"涩"表示其味道可能有些苦涩、干燥,"寒"则表明其性质偏向于寒冷,可能不适合过于温热的体质。 2. 主治:清热,降火,凉血。 - "清热"意味着人粪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热性疾病的治疗。"降火"则暗示人粪可以平息体内的火气,对于因火气旺盛导致的不适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诗句解读 本诗为《本草纲目·人部·人中黄》的释名部分,通过详细描述了人中黄的制备过程及其应用。 注释与译文 1. 释名 - 关键词: "竹筒"、"甘草末"、"竹、木封固"、"人粪缸"、"立春时取出"、"破竹取甘草末"、"晒干备用" - 译文: 在竹筒中填充甘草末,两端用竹和木封固,冬季投入人粪缸中,立春时取出,挂在风处阴干,然后取出甘草末,晒干后备作药用。这种甘草末称作“人中黄”。
本草纲目 · 人部 · 溺白 释名: 人中白。这是人尿桶内或尿缸内的灰白色沉淀物,以风晒久干者为好。入药须在瓦上煅过。 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诸窍出血。用人中白一团如鸡蛋大,加棉五两一起烧研。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鼻血不止。用人中白在新瓦上煅干,加麝香少许,温酒调服。立效。 偏正头痛。用人中白、地龙(炒),等分为末,加羊胆汁调成丸子,如芥子大。每取一丸,水化匀,滴鼻中入
本草纲目 · 人部 · 秋石 诗句: 秋石,用石膏泡童便制成,名贵如秋冰。 译文: 秋石是使用石膏浸泡在儿童的尿液中制成的,它珍贵如同秋天的冰霜。 注释: - 秋石: 指用石膏浸泡童便制成的一种药物。 - 石膏: 一种常见的药材,具有镇静、止痛的作用。 - 泡: 浸入或放入的意思。 - 童便: 指的是儿童的排泄物,通常认为含有一些特殊的矿物质和营养成分。 - 精致: 这里指秋石制作工艺精细
荭草 - 注释: - 游龙、石龙、天蓼、大蓼:这些可能是荭草的别名,分别可能代表其不同的形态或用途。 - 气味:荭草根部(实)咸、微寒、无毒。 - 主治:消渴(糖尿病)、去热、明目益气、亦治瘰疬、痞块。荭草的花能散血、消积、止痛。 译文: 荭草是一种草药,有多个别名,如游龙、石龙、天蓼、大蓼等。它的根部味道咸、微寒且无毒。它可以用于治疗口渴、发热等症状。同时,荭草还可以明目和增强体力
蓼的诗句: 气味(实、苗、叶)辛、温、无毒。 译文: 蓼草的味道是微苦、温暖,没有毒性。 蓼的赏析: 蓼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干直立,叶子卵形或长圆形,花序顶生,果实为瘦果。在中医中,蓼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根据《本草纲目》中的记载,蓼可用于治疗霍乱烦渴,同时也能治疗胃冷不能饮食、肝虚转筋、吐泻等症状。此外,蓼还可用来制作酒,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诗句: 本草纲目 · 草部 · 甘蓝 译文: 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甘蓝是一种蔬菜。 注释: -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一部著名的中医著作,由明代李时珍编著,详细描述了各种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药用价值和使用方法。 - 释名:《释名》是另一部重要的中医著作,主要对中药的名称进行了解释和分类。 - 甘蓝:这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称为卷心菜,属于十字花科。 - 气味:描述的是甘蓝的味道和性质
本诗为《马蓼》的注释,由王冰所作。马蓼,又名大蓼、墨记草,是本草纲目中草部的一部分。 释名: 大蓼、墨记草。 - 释名:解释名字的意义或者来源。这里指的是“大蓼”和“墨记草”的名称含义以及可能的来源或历史背景。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 气味:描述植物茎和叶子的味道以及其性质。这里指出马蓼的茎和叶子具有辛、温、无毒的特点。 主治: 杀肠中寄生虫。 - 主治:列出药物的主要功效
诗句翻译 本草纲目 · 草部 · 闾茹 解释:这是《本草纲目》中关于“闾茹”这一植物的说明。 译文 释名: 离娄、掘据,白色的叫做闾茹。 气味: 根部分(根部)辛、寒、有小毒。 主治: 痈疽肿痛。用一两闾茹研成粉末,每服一匙,温水送下。 疥疮。用闾茹研成粉末,加入轻粉和香油调匀敷涂。 伤寒咽痛(毒气上攻发肿)。用指甲大小的闾茹一块,放口中嚼汁咽下。 注释 - 闾茹:一种中药材
大戟,学名Euphorbia kansui,是大戟科大戟属的一种植物。其学名为Euphorbia kansui,别名有邛钜、下马仙等。大戟的根茎呈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其气味苦、寒,有小毒。 大戟的主治功效包括水肿喘包、水病肿满、水肿腹大(或遍身浮肿)、牙痛等。具体如下: 1. 水肿喘包:大戟二两、干姜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姜汤送下。以大小便通畅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