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白泽、主田、鬼丑、陵泽、甘泽、重泽、苦泽
气味
(根)苦、寒、有毒。
主治
水肿腹满。用甘遂(炒)二钱二分、牵牛一两半,共研为末,煎为水剂,随时服用。
身面浮肿。用甘遂二钱,生研为末,放入猪肾中,外包湿纸煨熟吃下。每日吃一次至四、五次。如觉腹鸣,小便亦通畅,即是见效
肾水流注(腿膝挛急,四肢肿痛)。用上方加木香四钱,每用二钱,煨熟,温酒嚼下。泻下黄水为验。
大小便不通用甘遂五钱(半生半炒)、胭脂坏了十文,共研匀。每服一钱,加白面四两,和水做成面片,煮熟淡食。待大小便通畅后,再服平胃散加熟附子,每取二钱煎服。
水鼓气湍。用甘遂、大戟各一两,慢火炙后,共研为末。每取二、三分,加水半碗,煎开几次,待温服下。不过十服见效。
本草纲目·草部·甘遂从释名到主治,全面解析中药甘遂
- 释名与别称
- 白泽、主田、鬼丑、陵泽、甘泽、重泽、苦泽
- 甘遂的别称及其文化背景
- 气味与性质
- 根味苦、寒、有毒
- 甘遂药性分析及其对人体影响
- 主治病症与用法
- 水肿腹满
- 身面浮肿
- 肾水流注症状及治疗方法
- 方剂与配伍
- 平胃散加熟附子方剂介绍
- 水鼓气湍方剂详解
- 使用注意事项
- 大小便不通用情况处理
- 脚气肿痛方剂应用
- 现代研究与应用
- 现代医学对甘遂研究进展
- 甘遂在现代医学中应用实例
- 结语与展望
- 甘遂历史地位与现代价值
- 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