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白草、白根、兔核、猫儿卵、昆仑。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疔疮初起。用水调白蔹末涂搽。
一切痈肿。用白蔹、赤小豆、网草,共研为末,加鸡蛋白调匀涂搽。又方:用白蔹二分、藜芦一分,共研为末,酒调涂搽。一天三次。
脸上粉刺。用白蔹二分、藜芦一分,共研末,酒调涂搽。一天三次。
冻耳成疮。用白蔹、黄蘖,等分为末,加生油调匀搽耳。
汤火伤。用白蔹研末敷涂。
风痹筋急。用白蔹二分、熟附子一分,共研为末。每服一小撮,酒送下。一天服二次。以身中暖和为度。忌食猪肉、冷水。
诗句
白蔹(白草、白根、兔核、猫儿卵、昆仑)
译文
白蔹,也被称为白草、白根、兔核、猫儿卵、昆仑。
关键词注释
- 释名:解释名称的含义或别名。
- 气味:描述药物的物理特性及味道。
- 主治:列出了白蔹的主要医疗用途。
逐句释义
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蔹
这是对本植物《本草纲目》中“草部”下“白蔹”条目的描述。
释名
白蔹,又称为白草、白根、兔核、猫儿卵、昆仑,是中国古代药学中常见的一种草本植物。它有多种别名,反映了人们对这种植物多方面的认识和利用。
气味
从描述来看,白蔹的根部苦味平和,无毒性,这为其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主治
白蔹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病症,如疔疮初起时使用其粉末进行外用治疗;其他如痈肿、粉刺、冻耳成疮、汤火伤以及风痹筋急等疾病,都有相应的应用方法。
用法用量
关于使用方法,文中提到了几种不同的配方和剂量,包括与其他药材混合研末外用以及直接用酒调匀涂于患处等不同方式,说明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还特别指出了食用猪肉和冷水的禁忌,以避免不良反应。
赏析
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白蔹的多种功效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还能够感受到古人在草药使用上的智慧与经验。诗中的详细描述和具体案例为现代中医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此外,白蔹作为中药材之一,其在民间的流传和应用,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