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解毒、黄结、中药。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急黄。用山豆根末,水送服二钱。

赤白痢。用山豆根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三服后即可止痢。

水盅腹大,皮肤变黑。用山豆根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头风热痛。用山豆根末,调油涂两太阳。

牙龈肿痛。用山豆根一片,含在痛处。

喉中发痈。用山豆根磨醋,噙口中。病重不能言语者,不断地以鸡毛扫药汁入喉,引出涎水,即可言语。

疥癣。用腊猪油调山豆根末涂搽。

喉风(牙关紧闭,水米不下)。用山豆根、白药等分,水煎噙咽。

山豆根,学名Sophora flavescens Ait.,是《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一种中药材。下面将详细解析其名称、气味、主治以及相关用法:

  1. 释名
  • 解毒:山豆根在中医中被认为具有解毒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毒素,减轻毒性反应。
  • 黄结:此名可能源于山豆根的黄色外皮,同时“黄结”也暗示了其收敛的特性,有助于止血和收敛伤口。
  • 中药:表明山豆根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1. 气味
  • 甘、寒、无毒:描述了山豆根的味道为甘甜,性质为寒凉,且对人体无害。
  1. 主治
  • 急黄:山豆根可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通过内服山豆根粉末来缓解症状。
  • 赤白痢:山豆根可以用于治疗由湿热引起的痢疾,通过制成丸子或粉末的形式服用,效果显著。
  • 水盅腹大,皮肤变黑:山豆根可用来治疗因湿热积聚导致的腹部肿胀和皮肤发黑的症状。
  • 头风热痛:山豆根末可以外用,涂抹于太阳穴,用于治疗头痛和发热的症状。
  • 牙龈肿痛:山豆根可以直接含服或研成粉末敷在患处,用于缓解牙龈炎和牙痛。
  • 喉中发痈:山豆根磨醋后含入口中,可以用于治疗咽喉部位的炎症和脓肿。
  • 疥癣:使用腊猪油调和山豆根粉末,涂搽于患处,用于治疗疥疮和癣病。
  • 喉风(牙关紧闭,水米不下):山豆根与白药等分煎服,用于治疗严重的喉部疾病,如喉风和声带麻痹。

山豆根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多种用途和治疗效果。然而,在使用山豆根时,应注意其性味归经和可能的副作用。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