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木药子、大苦、赤药、红药子。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项瘿。用黄药子一斤,洗净,锉细,泡酒一斗,每日早晚饮酒一杯。忌一切毒物,并须戒怒。
咯血、吐血。用蒲黄、黄药子,等分为末,放手掌上,频频舐食。又方:用黄药子、汉防已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后服,小麦汤调下。一天服二次。
天泡水疮。用黄药子研末涂搽。
本草纲目·草部·黄药子
从古至今的药用智慧结晶
- 释名与别名
- 木药子、大苦、赤药、红药子
- 气味:苦、平、无毒
- 主治与功效
- 项瘿
- 使用黄药子一斤,洗净后锉细泡酒一斗
- 每日早晚饮酒一杯
- 咯血、吐血
- 用蒲黄、黄药子等分为末,放手掌上频频舐食
- 用法与用量
- 每日早晚饮酒一杯
- 咯血、吐血时,用蒲黄、黄药子等分为末,放手掌上频频舐食
- 注意事项
- 忌一切毒物,并须戒怒
- 天泡水疮时,用黄药子研末涂搽
- 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编修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
- 黄药子在古代被广泛使用,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 现代研究与应用
- 黄药子在现代医学中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但需注意其毒性和副作用,避免滥用
- 结语
- 黄药子作为传统中医药材之一,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历史文化底蕴
- 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