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虎膏、鬼

气味

苦、温、有大毒。

主治

中风口噤目闭。用天南星研为末,加白龙脑等分,调匀。每次用手指点末擦啮二、三十遍,口自开。此方名“开失散”或“破棺散”。

小儿惊风。用一两重的天南星一个,放酒中浸透。取出,安新瓦上,周围用炭火炙裂。放冷,出火毒。研为末,加朱砂一分。每服半钱,荆芥汤调下。每日空心服一次。午时再服一次。此主名“坠涎散”。

口眼斜。用天南星(生)研为末,自然姜汁调匀。病在左,敷右侧;病在右,敷左侧。

角弓反张。用天南星、半夏,等分为末,姜汁、竹沥灌下一钱。同时烘炙印堂。

痰迷心窍(心胆被惊,神不守舍,恍惚健忘,妄言妄见)。用天南星一斤,先掘一土坑,以炭火三十斤烧红,倒入酒五升,渗干后,把天南星安放在内,用盆盖住,勿令走气。次日取出研为末,加琥珀一两、朱砂二两,共研细,以生姜汁调面将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煎人参、石菖蒲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寿星丸”。

虎掌,在《本草纲目》中被归类于草部。其释名“虎膏”和“鬼”,反映了这种植物的药用特性及其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下面将详细解析《本草纲目》中关于虎掌的记载:

  1. 药物性质:虎掌具有苦、温的性质,并且含有大毒。这种强烈的药性表明其在使用时需要格外小心,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带来的风险。

  2. 主治病症:根据《本草纲目》的描述,虎掌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口噤目闭的症状。具体方法是使用天南星研末,与白龙脑等分混合后,用手指点末擦啮患者二、三十遍,通常可以促使患者的口自行开启。这一方剂被称为“开失散”或“破棺散”。

  3. 小儿惊风:对于小儿惊风的治疗,《本草纲目》推荐使用天南星一两重的一个,浸泡在酒中后取出,放在新瓦上,周围用炭火炙裂,然后放冷,以去除火毒。研磨成末后,加入朱砂一分,每服半钱,用荆芥汤调下。这种方法名为“坠涎散”,每日空心服一次,午时再服一次,主要针对小儿惊风的症状。

  4. 口眼斜:对于口眼斜的治疗,《本草纲目》建议使用天南星生研为末,自然姜汁调和。如果病在左侧,则敷右侧;病在右侧,则敷左侧。这种方法体现了中医对局部症状的精确治疗原则。

  5. 角弓反张:对于角弓反张的治疗,《本草纲目》推荐使用天南星和半夏等分为末,姜汁和竹沥灌下一钱。同时烘炙印堂。这种方法体现了中医对全身症状的综合调理。

  6. 痰迷心窍:对于痰迷心窍的症状,《本草纲目》推荐使用天南星一斤,先掘一土坑,以炭火三十斤烧红,倒入酒五升,渗干后把天南星安放在内,用盆盖住,勿令走气。次日取出研为末,加琥珀一两、朱砂二两,共研细,以生姜汁调面将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煎人参、石菖蒲汤送下。这种方法名为“寿星丸”,主要针对心胆被惊,神不守舍的症状。

《本草纲目》中的虎掌不仅是一种药材,更是一种复杂的医疗体系。它通过详细的描述和丰富的应用实例,展示了中医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