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芫草、卑共。
气味
(茎、叶)苦、温、有毒。
主治
手足枯痹拘挛。用茵芋、附子、天雄、乌头、秦艽、女萎、防风、防己、石南叶、踯躅花、细辛、桂心各一两,切细,装薄布袋中,以酒一斗浸渍。几日后,取酒饮服。每服一合,一天两次。手足只感微痹即止。此方名“茵芋酒”。
脚气病(风气积滞而成,发时甚疼)。用茵芋叶(炒)、薏苡仁各半两,郁李仁一两,牵牛子三两(生,研末),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时以姜、枣煎汤送下。以泻为验。未泻再服。此方名“茵芋丸”。
茵芋,一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草药,其释名“芫草、卑共”表明了它可能具有多种用途。它的气味为苦、温、有毒,主要功效包括治疗手足枯痹拘挛、治疗脚气病等。
气味:茵芋的气味为苦、温、有毒。这种独特的气味来源于其含有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毒性,因此在使用时应谨慎,并遵循医嘱。
主治:茵芋的主要功效包括治疗手足枯痹拘挛。通过将茵芋与其他药材如附子、天雄等配伍使用,可以有效缓解因气血不畅引起的手足麻木和关节僵硬等症状。此外,茵芋还被用于治疗脚气病,这是一种由于风气积滞造成的疾病,表现为剧烈疼痛和肿胀。
用法用量:使用茵芋时,通常需要将其与酒或其他药材一同浸泡或研磨成末,然后服用。具体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会根据病情的轻重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例如,茵芋酒的制作是将茵芋、附子、天雄、乌头、秦艽、女萎、防风、防己、石南叶、踯躅花、细辛、桂心各一两,切细后装入布袋中,用酒一斗浸泡数日,然后饮用。而茵芋丸则是将茵芋叶、薏苡仁、郁李仁、牵牛子等药材研磨成末,加炼蜜制成丸子,用于治疗脚气病。
注意事项:虽然茵芋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但使用时仍需注意其潜在的毒性。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身体不适甚至中毒。因此,在使用茵芋及其复方制剂时,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增减剂量。同时,对于有特殊健康状况的人群,如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