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野葛、毒根、胡蔓草、断肠草、黄藤、火把花。
气味
辛、温、大有毒。
主治
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咳逆上气,喉痹咽塞。
本草纲目·草部·钩吻
译文:
野葛,毒根,胡蔓草,断肠草,黄藤,火把花。气味辛,温,大有毒。主治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咳逆上气,喉痹咽塞。
注释:
野葛、毒根、胡蔓草、断肠草、黄藤、火把花:这些词语描述了钩吻的别名和外观。”野葛”是指一种野生的植物;”毒根”可能指的是带有毒性的根部;”胡蔓草”是古代对某些带刺植物的描述;”断肠草”是一种中药名,据说具有极强的毒性;”黄藤”可能是指这种植物的颜色或者名称;”火把花”可能是这种植物的花或果实的另一种称呼。
气味辛,温,大有毒:这描述了钩吻的味觉特性以及其毒性。”辛”通常指辛辣的味道;”温”表示这种植物的性质温暖;”大有毒”意味着它具有很强的毒性。
主治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咳逆上气,喉痹咽塞:这部分列出了钩吻的主要治疗用途。”脚膝痹痛”指的是关节疼痛或关节炎;”四肢拘挛”通常指肌肉或关节僵硬;”恶疮疥虫”指的是能够治疗皮肤病和寄生虫的疾病;”咳逆上气”可能是指咳嗽或呼吸困难;最后,”喉痹咽塞”是指咽喉部位的病症。
赏析:
《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国古代的药物学著作,由明代李时珍编纂。在这部经典著作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药材的功效和使用方法。本诗节选自《本草纲目》中的“草部”部分,详细记载了钩吻(又名野葛)的各种属性和功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钩吻的气味、味道、以及它在中医中用于治疗的具体病症,如关节炎、皮肤病等。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界中植物的利用以及对药物学深入研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