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玉高粱。

气味

(米)甘、平、无毒。

主治

(玉蜀黍米)调中开味,(根、叶)治沙淋。

附方

玉蜀黍,理在亦通称“玉米”,其花柱及柱头称为玉米须近年临床上用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胆道结石、鼻炎及哮喘等症。

诗句

玉高粱,气味甘、平、无毒。
调中开味,治沙淋根叶。
玉米须,通称亦,临床用治疗。

译文

玉米高茎,味道是甘的,平性的,没有毒性。
调和脾胃,开启味蕾,治疗沙淋的根部和叶子。
玉米须,在中药里也被称为“玉米”。
近年医学上,玉米须被用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胆道结石、鼻炎及哮喘等疾病。

注释

  • 玉高粱:这里可能是指玉米(Zea mays L.),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高茎指其高大的茎秆。
  • 气味:通常描述为”甘、平、无毒”,表示玉米的香气和味道温和,没有毒性。
  • 调中开味:调,调节;中,脾胃;开味,即增加食物的味道或改善口味。这句话说明玉米可以调和脾胃,增强食物的口感。
  • 治沙淋根叶:沙淋,可能是指一种疾病的症状,如尿道感染或尿路结石。根部和叶子被用于治疗这些症状。
  • 玉米须:玉米的须部,通常用作中药材使用。
  • 通称亦:这里的“亦”字可能是笔误,应是“亦”字,意为“也”。因此玉米在中医中也常被称呼为“玉米”。
  • 临床用治疗:表明玉米的药用价值已被现代医学所认识,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赏析

本诗通过对玉米的种植、用途及其药用价值的描述,展示了玉米在农业和医药领域的重要性。通过具体解释玉米的特性和功效,诗人不仅描绘了玉米作为一种粮食的实用性,还表达了其在传统中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这首诗体现了对农作物的深入理解和尊重,同时也显示了古代农业与现代医学之间的联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