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胡豆、戎菽、回鹘豆、毕豆、青小豆、青斑豆、麻累。
气味
甘、微辛、平、无毒。
主治
消渴、吐逆,止泄痢,利小便,不乳汁,消痈肿痘疮。
本诗出自《本草纲目 · 谷部 · 豌豆》,是关于豌豆的一篇介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首句:“释名 胡豆、戎菽、回鹘豆、毕豆、青小豆、青斑豆、麻累。”
- 释名: 这一句解释了各种名称的来源和含义,如“胡豆”来自“胡”,而“戎菽”可能与古代戎人的耕种有关。
- 胡豆、戎菽: 指中国北方种植的一种豆类,也被称为“胡豆”。
- 回鹘豆: 回鹘(维吾尔族)地区所产的豆类。
- 毕豆: 可能是“毕宿”(北斗七星之一)所对应的一种豆类。
- 青小豆: “青”通常指的是颜色,这里指颜色偏青色的较小豆粒。
- 青斑豆: “青”同样表示颜色,而“斑”可能是指豆皮上的颜色斑点。
- 麻累: 这是对豌豆的另一种称呼。
第二句:“气味 甘、微辛、平、无毒。”
- 气味: 描述了豌豆的气味类型,即“甘”代表味道偏甜,“微辛”暗示有轻微的刺激性,“平”表示没有剧烈的药性或毒性,“无毒”说明对人体无害。
第三句:“主治 消渴、吐逆,止泄痢,利小便,不乳汁,消痈肿痘疮。”
- 主治: 列举了豌豆的主要医疗用途,包括治疗“消渴”(口渴)、“吐逆”(恶心呕吐),缓解腹泻和痢疾,帮助排尿,以及防止乳汁分泌过多,还有消除痈肿和疮疖。
赏析
这首诗简洁地介绍了豌豆的不同称谓、性质和功效,通过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加文本的表现力。例如,使用“释名”引入不同名称的解释,用生动的形象描绘气味(如“甘”、“微辛”),以及通过列举其治疗作用来展现其药用价值。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提供了关于豌豆的实用信息,还体现了古代农业知识和民间医药知识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