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蔓菁、九英菘、诸葛菜。

气味

(根、叶)苦、温、无毒。(子)苦、辛、平、无毒。

主治

肿毒。用生蔓菁一把,加盐少许,一起捣烂敷患处,一天换三次。又方:用未沾水的蔓菁叶烧成灰,调猪油敷涂。

乳痈寒热。取蔓菁根、叶,去土,不用水洗,和盐捣烂涂患处,药热即换。冬月只须用根即可。病人应避风。

阴肿如斗。用生蔓菁根捣烂敷涂。

明目益气。用芜菁子一升,水九升,煮汁尽,晒干,如此反复三次,研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三次。亦可用末煮粥吃。

补肝明目。用芜菁子(淘过)一斤、黄精二斤,和匀,九蒸九晒,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芜菁子二升、决肯子一升,和匀,以酒五升煮干,晒为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一天服二次。

诗句:

  1. 释名
  2. 气味
  3. 主治
  4. 乳痈寒热
  5. 阴肿如斗
  6. 明目益气
  7. 补肝明目

译文:

释名

蔓菁、九英菘、诸葛菜。

气味

(根、叶):味苦、性温、无毒素。(子):味苦、性辛、平、无毒素。

主治

  • 肿毒:用生蔓菁一把,加少许盐捣烂敷患处,一天换三次。
  • 乳痈寒热:取蔓菁根、叶,去土后不用水洗,和盐捣烂涂患处,药热即换。冬天只需使用根部即可。病人应避风。
  • 阴肿如斗:用生蔓菁根捣烂敷涂。
  • 明目益气:芜菁子一升加水九升煮成汁,晒干反复三次,研末后每次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三次。也可煮粥食用。
  • 补肝明目:芜菁子淘过并一斤黄精二斤和匀,九蒸九晒研为末后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赏析:

这首诗是《本草纲目》中的一段描述,详细介绍了蔓菁的各种用途和功效。通过解释“释名”和“气味”,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每种食材的别名和特性。接着,“主治”部分详细列出了蔓菁的不同治疗用途,如用于消肿解毒、治疗乳腺炎和阴部肿胀等。此外,还包括了其他几种应用和用法,如明目益气和补肝明目的配方和制备方法。整体上,这首诗展示了中国古代对植物药性的深入了解和广泛应用,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