臁疮不愈。用骐竭敷涂。
本草纲目·木部·骐竭
注释:本草纲目,又称《中国药典》,是一部记载中草药知识的巨著。木部是其中对各种树木药材的分类,骐竭是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溃疡的药材。臁疮不愈,即臁疮(一种皮肤疾病)久治不愈;用骐竭敷涂,即将骐竭涂抹于患处以治疗。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骐竭”这种药材的使用方法,反映了古代中医对于皮肤病的治疗手段。诗句中蕴含着中医药文化的智慧和历史传承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草药的依赖和尊重,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风貌。
臁疮不愈。用骐竭敷涂。
本草纲目·木部·骐竭
注释:本草纲目,又称《中国药典》,是一部记载中草药知识的巨著。木部是其中对各种树木药材的分类,骐竭是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溃疡的药材。臁疮不愈,即臁疮(一种皮肤疾病)久治不愈;用骐竭敷涂,即将骐竭涂抹于患处以治疗。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骐竭”这种药材的使用方法,反映了古代中医对于皮肤病的治疗手段。诗句中蕴含着中医药文化的智慧和历史传承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草药的依赖和尊重,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风貌。
《本草纲目》·人部·人胞 释名 - 胞衣:初生婴儿的胎盘,俗称“紫河车”。 - 胎衣:胎儿在母体内所穿的衣物。 - 紫可车:初生男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混沌衣:初生女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混元母:初生男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佛袈裟:初生女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 仙人衣:初生男婴的胎盘,洗净后煮熟,切细,焙干。 气味
本草纲目·人部·人胞李时珍医学智慧结晶 1. 释名 - 胞衣、胎衣、紫可车、混沌衣、混元母、佛袈裟、仙人衣。 - 气味:甘、咸、温、无毒。 2. 主治 - 妇女骨蒸劳损。 - 用紫河车(最好得自初生的男婴)一具,洗净,煮熟,切细,焙干,三研为末,加山药二两、人参一两、白茯苓半两,共研权细,调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3. 安神养血,益气补精 - 用紫河车一具,男病和和女胎,女病用男胎
乱发,即人的头发,在《本草纲目》中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下面将详细解析乱发的用途、功效以及相关方剂: 1. 乱发的基本用途 - 止血作用:乱发在医学上具有止血的功效,适用于鼻血不止的情况。 - 外用方法:乱发烧灰可以吹入鼻中,这是一种简便的止血方法。 2. 乱发的其他应用 - 药物制备:乱发灰可以与其他药材如人中白和麝香混合研磨成末,用于治疗肺疽吐血等病症。 - 特殊方剂
诗句:本草纲目 · 木部 · 石南 译文:《本草纲目》中的植物部分,涉及“石南”这一条目。 注释与赏析: - 释名:“风药”表明该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风邪相关的疾病。 - 气味:(叶)辛、苦、平、有毒,描述了石南叶的四种不同特性。其中,辛、苦、平表示其味道,无毒则说明对人体没有毒性。 - 主治:描述了石南的主要应用方向,用于治疗某些特定的病症。例如,用石南、生地黄、茯苓、黄蘖
本草纲目·人部·人尿探索人体尿液神奇药用价值 1. 释名与气味 - 溲、小便、轮回酒、还元汤 - 咸、寒、无毒 2. 主治与功效 - 久嗽涕唾,肺痿 - 时发寒热,颊赤气急 3. 使用童便浸泡方法 - 用童便(去头尾少许)五合 - 浸泡破开的大粉甘草一寸 4. 服用剂量与频率 - 清晨一次服下 - 或加甘草末一钱同服亦可 5. 注意事项与禁忌 - 儿童忌食五辛热物 - 吐血、鼻血 - 绞肠沙痛
诗句释义: 本草纲目 · 人部 · 天灵盖 气味:咸,涩,平。 主治:补精养神。 译文: 天灵盖,一种药物,具有咸、涩、平三种性质。它主要用于补充精气和滋养精神。 关键词注释: 1. "本草纲目" - 中国古代的药典之一,收录了大量的药材信息。 2. "人部" - 古代中医理论中,将人体的部分与五脏六腑对应起来,天灵盖即指人的头部,属于人体的上部。 3. "气味" - 描述药物的性质
这首诗是《本草纲目》中关于“人粪”的一段描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气味:涩,寒。 - "气味"指的是人粪的气味。"涩"表示其味道可能有些苦涩、干燥,"寒"则表明其性质偏向于寒冷,可能不适合过于温热的体质。 2. 主治:清热,降火,凉血。 - "清热"意味着人粪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热性疾病的治疗。"降火"则暗示人粪可以平息体内的火气,对于因火气旺盛导致的不适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诗句解读 本诗为《本草纲目·人部·人中黄》的释名部分,通过详细描述了人中黄的制备过程及其应用。 注释与译文 1. 释名 - 关键词: "竹筒"、"甘草末"、"竹、木封固"、"人粪缸"、"立春时取出"、"破竹取甘草末"、"晒干备用" - 译文: 在竹筒中填充甘草末,两端用竹和木封固,冬季投入人粪缸中,立春时取出,挂在风处阴干,然后取出甘草末,晒干后备作药用。这种甘草末称作“人中黄”。
本草纲目 · 人部 · 溺白 释名: 人中白。这是人尿桶内或尿缸内的灰白色沉淀物,以风晒久干者为好。入药须在瓦上煅过。 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诸窍出血。用人中白一团如鸡蛋大,加棉五两一起烧研。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鼻血不止。用人中白在新瓦上煅干,加麝香少许,温酒调服。立效。 偏正头痛。用人中白、地龙(炒),等分为末,加羊胆汁调成丸子,如芥子大。每取一丸,水化匀,滴鼻中入
本草纲目 · 人部 · 秋石 诗句: 秋石,用石膏泡童便制成,名贵如秋冰。 译文: 秋石是使用石膏浸泡在儿童的尿液中制成的,它珍贵如同秋天的冰霜。 注释: - 秋石: 指用石膏浸泡童便制成的一种药物。 - 石膏: 一种常见的药材,具有镇静、止痛的作用。 - 泡: 浸入或放入的意思。 - 童便: 指的是儿童的排泄物,通常认为含有一些特殊的矿物质和营养成分。 - 精致: 这里指秋石制作工艺精细
本草纲目·木部 · 骐竭 释名:血竭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白虎风(两膝热肿) 用法:用骐竭、硫磺末各一两,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新久脚气:用骐竭、乳香,等分为还想,取木瓜一个,挖一孔,放入药末,再用面包瓜,在砂锅中煮烂,连面捣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服,忌生冷。 慢惊风:用骐竭末半两、乳香二钱半,同捣匀,煎熔为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薄荷煎汤化下(夏月则用人参汤)。
诗句: 没药,木名。释名末药,气味苦、平、无毒。主治关节疼痛。筋骨损伤。刀伤。妇女务晕。产后恶血。 译文: 没药,是树木的名字。释名叫做末药,它的气味苦、平、无毒。主要功效是用来治疗关节疼痛。对于筋骨损伤,可以用米粉四两炒黄,加入没药和乳香末各半两,酒调成膏,贴在疼痛的地方。若遇到刀伤,可用乳香、没药各一钱,加上半碗童便和半碗酒混合后服用。对于妇女的晕厥问题,可以用没药末一钱,酒送服
《本草纲目》中关于柽柳的记载包括释名、气味与主治、应用等内容。具体如下: 1. 释名:柽柳在《本草纲目》中被命名为多种,如赤柽、赤杨、河柳、雨师、垂丝柳、人柳、三眠柳、观音柳等。这些名称不仅描述了其外观特征,还反映了古人对其药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 2. 气味与主治:柽柳具有甘、咸、温、无毒的特性,主要用于治疗腹中痞积。使用柽构枝煎汤,露一夜后,五更时空心饮几次,可以有效消除痞积。此外
本草纲目 · 木部 · 安息香 气味: 辛、苦、平、无毒。 主治: 突然心痛。或时发时止。有安息香研为末,开水送服半钱。小儿肚痛。用安息香酒蒸成膏,另用沉香、木香、丁香、霍香、八角茴香各三钱,香附子、缩砂仁、炙甘草各五钱,共研为末,以膏和炼蜜调各药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紫苏汤化下。此方名“安息香丸”。 关节风痛。用精猪肉四两,切片,裹安息香二两,另以瓶装一层灰。药放灰上
《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其中关于柳的记载详细而全面。以下是对《本草纲目·木部·柳》的逐句释义: 1. 释名:小杨、杨柳。 - 小杨:指普通的杨树,通常为人们所熟知。 - 杨柳:特指柳树,因其枝条柔软下垂,故有此称。 2. 气味: - 柳华:即柳絮,味道苦、性寒,无毒。 - 柳叶:味道苦、性寒,同样无毒。 - 枝及根白皮:味道苦、性寒,也无毒。 3. 主治: - 吐血咯血
柳叶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柳叶,作为《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中药材,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范围令人瞩目。在古代医学文献中,柳叶被赋予了清热、解毒、利尿、平肝、止痛、透疹等多种功效,这些特性使其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药材。 柳叶的药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据《本草纲目》记载,柳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中暑、胃火、小便不利等症状。此外,柳叶还被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痈疽肿毒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