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诃子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下气消食。用诃子一枚,研为末,另以水一升,在瓦器中煎开几次后下药,再煎开几次,加盐少许饮服。又方:夜含诃子一个,天明时嚼咽。又方:用诃子三枚,包湿纸中煨熟。去核细嚼,牛乳送下。

久咳。用生诃子一枚,含口内咽汗。咳止后,口味很差,不想吃东西,可煎槟榔汤一碗服下,立即开味。

呕逆不食。用诃子皮二两,炒过,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在,每服二十丸,空心服,开水送下。

小儿风疾闭,语音不邮,气促喘闷啤足动摇。用诃子(半生半炮,去核)、大腹皮等分,水煎服。此方名“二圣散”。

气痢水泻。用诃子十枚,面裹煨熟,去核,研为末,一次服完,稀饭送下。加饭调药末和成丸子服亦可。方中也有加入木香的。又方:用诃子、陈桔皮、厚朴各三两,捣碎,筛过,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开水送下。

诃黎勒,一种在中医中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其不仅味道苦、温无毒,还具备多种功效,如下气消食、涩肠治痢等

诃黎勒的释名:

  1. 梵语原名:诃黎勒原产于交州和爱州,其梵语名字为“天主持来”。

  2. 别称与形态:诃黎勒的果实形状类似栀子或橄榄,青黄色,果皮连肉,七月至八月成熟,以六棱的果实品质最佳。

  3. 产地与分布:诃黎勒主要生长在岭南一带,尤以广州地区最为丰富。

  4. 药性与归经:味苦、温,无毒,归肺、脾、大肠经,有润肠通便、利气化痰的功效。

  5. 历史记载:在《唐本草》中有明确的记载,将其称为诃黎勒,并描述了其形态与初步的药用方法。

  6.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诃黎勒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包括挥发油、鞣质、有机酸等。

  7. 文化意义:在佛教文化中,诃黎勒被视为圣物,常用于制作佛事用品,体现了其在宗教中的神圣地位。

  8. 使用历史:从《太平圣惠方》到《金匮要略》,诃黎勒在不同医书中都有应用,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应用历史。

诃黎勒的功效:

  1. 下气消食:诃黎勒能够促进消化,帮助消除食物积滞,对于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 涩肠治痢:诃黎勒具有很好的涩肠止泻效果,可用于治疗久痢、痔疮出血及慢性腹泻等病症。

  3. 调气固肠:诃黎勒能调整肠道功能,对于肠虚不固导致的气利、泄泻等症有良好效果。

  4. 开胃消食:诃黎勒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改善食欲不振的症状,对于消化不良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5. 润肺止咳:诃黎勒还能润肺止咳,适用于因肺热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6. 解毒消肿:诃黎勒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可用于治疗疮疖肿毒等病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