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血数升。用黄蘖一两,去皮,以鸡蛋白涂炙为末,加水调成丸子,如绿豆豆大。每服七丸,温水送下。此方甸“金虎丸”。
小儿热泻。用黄蘖削皮,焙为末,加米汤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送下。
赤白浊及构泄精肖。用黄蘖(炒)、真蛤粉各一斤,共研为末,每服一百丸,空心服,温酒送下。又方:再加知母(炒)、牡蛎粉(煅)、山药(炒)等分为末,调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八十丸,盐汤送下。
积热梦遗(心神恍惚,膈中有热)。用黄蘖末一两、片脑一钱,加炼蜜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麦门冬汤送上。
消渴,食多,尿多。用黄蘖一斤,加水一升,煮开几次,渴即饮用。如此数日,可见效果。
热极呕血。用黄蘖蜜涂炙干,研为末,麦门冬汤调服二钱。
诗句中黄蘖木的赏析
深入解析《本草纲目》中关于黄蘖木的描述与应用
- 黄蘖木简介
- 定义及来源
- 黄蘖木在中药中地位
- 与其他药材比较
- 黄蘖木功效与作用
- 男女诸虚治疗作用
- 黄蘗木在现代医学中应用
- 黄蘗木与其他药材相互作用
- 黄蘗木药性分析
- 苦、寒、无毒特性
- 黄蘗木药性对疾病影响
- 黄蘗木与其他药材药性对比
- 黄蘗木临床应用案例
- 小便淋漓治疗案例
- 遗精白浊治疗案例
- 其他相关病症治疗案例
- 黄蘗木使用注意事项
- 剂量与使用方法
- 可能副作用与风险
- 正确保存与处理方式
- 黄蘗木文化与历史背景
- 黄蘗木在古代文献记载
- 黄蘗木在不同朝代应用变化
- 黄蘗木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
- 黄蘗木研究进展
- 现代科学研究方法
- 黄蘗木药理机制研究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 结语
- 黄蘗木重要性再强调
- 黄蘗木在现代社会价值
- 对未来研究与应用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