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香者名椿,臭者名樗。山樗名栲、虎目树、大眼桐。
气味
(白皮及根皮)苦、温、无毒。
主治
小儿疳疾。用椿白皮晒干,取二两研末,另以粟米淘净,研成浓汁,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十岁小儿可服三、四丸,米汤送下。其他年龄的小儿酌量加减。另外,还以丸纳竹筒中,吹入鼻内。
休息痢(日夜泻痢,腥臭不可近,脐腹疼痛)。用椿根白皮诃黎勒各半两,丁香三十个,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又方:用椿根白皮,水漂三日,去黄皮,焙为末。每一两,加木香二钱,以粳米饭调药成丸。每服一钱二分,空心服,米汤送下。
秋痢兼腰痛,取樗根一大两,捣碎,筛过,以好面调皂角了孤小团,加水煮熟。每日空心十枚。不须禁忌,有特效。
椿樗释名与主治
椿樗释名
- 释名:香者名椿,臭者名樗。山樗名栲、虎目树、大眼桐。
- 气味:白皮及根皮苦、温、无毒。
主治
- 小儿疳疾:用椿白皮晒干,取二两研末,另以粟米淘净,研成浓汁,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十岁小儿可服三、四丸,米汤送下。其他年龄的小儿酌量加减。另外,还以丸纳竹筒中,吹入鼻内。
- 休息痢(日夜泻痢,腥臭不可近,脐腹疼痛):用椿根白皮诃黎勒各半两,丁香三十个,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又方:用椿根白皮,水漂三日,去黄皮,焙为末。每一两,加木香二钱,以粳米饭调药成丸。每服一钱二分,空心服,米汤送下。
- 秋痢兼腰痛:取樗根一大两,捣碎,筛过,以好面调皂角了孤小团,加水煮熟。每日空心十枚。不须禁忌,有特效。
赏析
椿樗在《本草纲目》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药用价值,其不仅在古代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植物的深入观察和利用。椿樗的药用部分包括白皮及根皮,这些部位均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例如,椿白皮晒干后用于治疗小儿疳疾,而樗根则可用于治疗秋痢兼腰痛等病症。此外,椿樗的香气和味道也被充分利用,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制成各种剂型,如丸子、粉末等,方便患者服用。这种药物制备方式体现了古代中医的匠心独运和对药材特性的精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