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构、构桑。

气味

楮实:甘、寒、无毒。

楮叶:甘、凉、无毒。

树白皮:甘、平、无毒。

皮间白汁:甘、平、无毒。

主治

楮实:

水气蛊胀。用楮实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另以茯苓三两、白丁香一两半,共研为末,将膏和末调成丸子,如梧子大。从少到多,服到小便清利,腹胀减轻为度,后服“治中汤”续治。忌食甘苦峻补药物及发物,此主名“楮实子丸”。

肝热生翳。有楮实子研细,饭后以蜜汤送服一钱。一天服二次。

喉痹、喉风。肛楮实阴干,每取一个研为末,水送服。病重者可服二个。

石疽(长在身上、脸上,状如疖子而皮厚)。用楮实捣烂敷涂。

刀伤出血。治方同上。

目昏难视。用楮实、荆芥穗各五百枚,共研为还想,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服一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本草纲目·木部·楮

释名

  • 构、构桑:这是对楮的两种不同称呼,“构”和“构桑”在古代文献中可能指代同一种植物。

气味

  • 楮实:味甘、性寒,无毒。
  • 楮叶:味甘、性凉,无毒。
  • 树白皮:味甘、性平,无毒。
  • 皮间白汁: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

  1. 水气蛊胀:使用楮实一斗、水二斗,熬成膏状;另以茯苓三两、白丁香一两半,共研为末,将膏和末调成丸子,如梧子大。从少到多,服到小便清利,腹胀减轻为度,后服“治中汤”续治。忌食甘苦峻补药物及发物,此主名“楮实子丸”。
  2. 肝热生翳:有楮实子研细,饭后以蜜汤送服一钱。一天服二次。
  3. 喉痹、喉风:肛楮实阴干,每取一个研为末,水送服。病重者可服二个。
  4. 石疽(长在身上、脸上,状如疖子而皮厚):用楮实捣烂敷涂。
  5. 刀伤出血:治方同上。
  6. 目昏难视:用楮实、荆芥穗各五百枚,共研为还想,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服一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赏析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创作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其中关于楮的描述不仅丰富了中药学的知识体系,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植物的深入观察和利用。楮作为中药材,其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治疗水气蛊胀、肝热生翳、喉痹、喉风、石疽、刀伤出血以及目昏难视等方面。通过这些具体的应用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楮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范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