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主簿虫、杜白、虿尾虫。
气味
甘、辛、平、有毒。
主治
小儿脐风(初生儿断脐后伤风湿,唇青、口撮、出白沫,不吸乳)。用全蝎二十一个,酒炙为末,加麝香少许,每服二、三分,用金银煎汤调下。
慢脾惊风(小儿久病或吐泻后生惊,转成慢脾)。用蝎梢一两,研为末,酒调匀,填入一枚挖空的石榴中,盖好,放文武火粘搅熬成膏。取出放冷,每服二、三分,金银薄荷汤调下。又方;用全蝎、白术、麻黄(去节),等分末。二岁以下小儿,每服二、三分;三岁以上小儿,每服半钱,薄荷汤送下。
天钓惊风,翻眼向上。用干蝎全者一个(瓦炒),好朱砂约三粒绿豆大。共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另以朱砂少许,同酒化服一丸,立愈。
风淫湿痹(手足不举,筋节挛疼)。用全蝎七个、瓦炒,加麝香三分,研匀。空心时,以酒三碗调服。如不见效,可再次服药。
本草纲目·虫部·蝎
释名
- 主簿虫:古代文献中,蝎被命名为“主簿虫”,意指其具有管理或控制的作用。
- 杜白:古人认为蝎的形态像白色羽毛,故称其为“杜白”。
- 虿尾虫:蝎尾部的形状类似蝎子,因此得名。
气味
- 甘、辛、平、有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蝎味甘、辛、平、有毒,说明其药性平和,但具有一定的毒性。
主治
- 小儿脐风:初生儿断脐后伤风湿,唇青、口撮、出白沫,不吸乳。使用全蝎二十一个,酒炙为末,加麝香少许,每服二、三分,用金银煎汤调下。
- 慢脾惊风:小儿久病或吐泻后生惊,转成慢脾。用蝎梢一两,研为末,酒调匀,填入一枚挖空的石榴中,盖好,放文武火粘搅熬成膏。取出放冷,每服二、三分,金银薄荷汤调下。
- 天钓惊风,翻眼向上:用干蝎全者一个(瓦炒),好朱砂约三粒绿豆大。共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另以朱砂少许,同酒化服一丸,立愈。
- 风淫湿痹:手足不举,筋节挛疼。用全蝎七个、瓦炒,加麝香三分,研匀。空心时,以酒三碗调服。
赏析
《本草纲目》作为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著作,不仅是一部药物学巨著,更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其中关于蝎的描述和治疗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生物的深入观察和利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描述了蝎的多种用途,包括治疗小儿脐风、慢脾惊风、天钓惊风以及风淫湿痹等病症。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蝎的药用价值,也反映了古代医学对于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通过这些详细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在面对疾病时,能够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进行治疗。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