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疮如眼(上高下深,颗颗累垂如眼,顶上露出舌状物,毒孔透里)。用蛙皮烧存性,研为末,蜜水调匀敷患处。

附方

蛙、蛤蟆、蟾蜍,都是脊椎动物。属于无尾两栖类。

【诗句】:恶疮如眼(上高下深,颗颗累垂如眼,顶上露出舌状物,毒孔透里)。用蛙皮烧存性,研为末,蜜水调匀敷患处。

【译文】:这种毒疮形状类似眼睛,上部较深,下部较浅,颗粒状物质层层叠叠如同眼泡,顶部露出像舌头一样的物体,毒液从洞口渗入。使用活青蛙的皮肤经过火烤至成灰后,研磨成粉末,与蜂蜜混合均匀后涂抹在患处。

【注释】:1. 恶疮如眼:形容毒疮的形状类似于眼睛,上部较深,下部较浅,颗粒状的物质像是层层叠叠的眼泡。2. 颗颗累垂如眼:指的是毒疮中颗粒状物质堆积的样子,就像眼睛一般。3. 毒孔透里:指毒疮中的毒素可以从洞口渗透出来。4. 附方:这是古代中医治疗毒疮的方法之一,即利用特定动物的皮肤制成药膏或粉末,用来外敷于患部以解毒疗伤。5. 蛤蟆、蟾蜍:都是无尾两栖类动物,这里特指蛙和蟾蜍。

【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毒疮的形态以及治疗方法。诗中的“恶疮如眼”形象地描绘了毒疮的特征,而“用蛙皮烧存性,研为末,蜜水调匀敷患处”则是古代中医常用的外用药物疗法。通过这种方式,古代医者能够有效缓解毒疮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生物资源的重视与利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