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漏瘰疬,遍发面腋,痒痛难忍,憎寒发热。用白花蛇在酒中泡过后取肉二两,炒干;生犀角一两二钱五分,研细;黑牵牛五钱,半生半烽;青皮五钱,各药共研为末,每取二钱,加腻粉五分,黎明时以糯米汤调服。泻下恶物。即为有效。十日一服,可绝病根。忌发物,此名“三因白花蛇散”。

痘疮黑陷。用白花蛇连骨炙。勿令炙焦,取三钱,加大丁香工枚,共研为末。每服五分,水和淡酒关定,有特效。不久,身上发热。疮主红活。此方名“托痘花蛇散”。

本草纲目·鳞部 · 白花蛇

《本草纲目》中关于白花蛇的记载,不仅揭示了其药用价值,还反映了古代对蛇类药材的深入理解和应用。白花蛇,学名尖吻蝮(五步蛇),属于蝮蛇科动物,以其独特的药效在中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详细介绍白花蛇的相关信息,包括其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与主治、用法用量以及相关赏析。

白花蛇简介

白花蛇,学名尖吻蝮(五步蛇),属于蝮蛇科动物,因其头部有显著的黑色花纹而得名。白花蛇在《本草纲目》中被描述为具有祛风湿、通络、止痉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等症状。

白花蛇的来源

白花蛇主要产于湖北、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以头尾齐全、干燥、色泽明亮、盘小者为佳品。根据不同的产地和品质,白花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蕲蛇、金钱白花蛇等。

白花蛇的功效与主治

白花蛇在《本草纲目》中被描述为具有祛风湿、通络、止痉等功效。它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等症状。此外,白花蛇还可用于痲疯、疥癣等病症的治疗,具有祛风攻毒之效。

白花蛇的用法用量

白花蛇的用法用量因病情而异,一般3~4.5克。研粉吞服1~1.5克。对于小儿惊风、破伤风等重症,可配伍其他药物使用。

白花蛇的相关赏析

白花蛇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不仅揭示了其药用价值,还反映了古代对蛇类药材的深入理解和应用。白花蛇的药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其独特的药效使其在中医中占有重要地位。

白花蛇作为《本草纲目》中的重要条目,不仅展示了其在中医药学中的独特地位,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生物资源的深入探索和利用。通过了解白花蛇的来源、功效、用法及赏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和历史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