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鱼鹰、王雎、沸波、下窟乌、雎鸠。
气味
主治鹗骨可用来接骨。取骨烧存性,另以铜钱一个,煅药,醋淬七次,取末与骨灰等分,酒送服一钱,不可过多。作因身体下段,空心服;在上段,饭后服。极有效验。服药前,须用木板反伤处绑定。
解析:
1 诗句翻译与注释:
- “鱼鹰、王雎、沸波、下窟乌、雎鸠” - 这是对鹗的多种称呼或别名。
- “气味” - 描述该物种的味道。
- “主治鹗骨可用来接骨” - 描述了该物种骨骼的医疗用途,即可以用作接骨材料。
- “取骨烧存性,另以铜钱一个,煅药,醋淬七次,取末与骨灰等分,酒送服一钱,不可过多” - 描述了制药过程,涉及使用特定方法处理鹗骨,然后与药物混合制成药剂,并给出服用建议。
- “作因身体下段,空心服;在上段,饭后服” - 提供了服用药剂的方式和时间。
- “极有效验” - 强调了这种药物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服药前,须用木板反伤处绑定” - 说明了服药前需要准备的步骤,以防药物脱落或误吞。
- 总结:
这首诗是关于如何利用鹗骨作为药材来治疗骨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包括制药和使用药剂的具体指导,展示了一种古代医学的实践。诗中还提到了一些注意事项和服用的建议,为读者提供了关于如何使用这些传统治疗方法的重要信息。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古代中医药文化的一个方面,即利用自然界中的动物骨头(如本草纲目的“禽兽”部分)作为治疗工具的传统做法。通过详细描述制药的过程和服药的指南,它展示了古人在面对伤病时的智慧和创新。这种实践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世界深刻的观察和理解,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外,诗中还强调了在使用这种传统疗法之前需采取的预防措施,显示了古代医学实践中对安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