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名鸭、舒凫、家凫、末匹。

气味

鹜肪(即鸭油,炼过再用):甘、大寒、无毒。

肉:甘、冷、微毒。

主治

鹜肪:气虚、寒热、水肿。瘰疬出水,可用鸭油调半夏末敷涂。

肉:

久虚发热,吐痰咳血。用黑嘴白鸭一只,取血。加温酒饮适量。另将此鸭去毛,破腹去肠,拭净,放入大枣肉二升,参苓平胃散一升,扎定,半装沙锅中以炭火慢煨。取陈酒一瓶,分三次倒入锅内。待酒干后,食鸭及枣。此主名“白凤膏”,常吃,病好渐愈。

大腹不病(小便短少)。用青头雄鸭煮汁饮,厚盖被,令汗出。又方:用白鸭一只,治净,以豉半升,同姜、椒放鸭腹中,缝定后蒸熟吃下。头煮服,治水肿通利小便。

《本草纲目》中的“鹜”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水禽,其肉和脂肪在中医中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下面将详细解析《本草纲目》中关于“鹜”的相关信息:

  1. 释名与气味
  • 释名:“鹜”在《本草纲目》中被解释为“名鸭、舒凫、家凫、末匹”。这些名称反映了“鹜”在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称呼。
  • 气味:鹜肪(即鸭油)具有甘、大寒、无毒的特性,而其肉质则甘、冷、微毒。这种独特的气味和性质使得“鹜”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使用。
  1. 主治功效
  • 鸭肪:主要用于治疗气虚、寒热和水肿等症状。当出现瘰疬出水的情况时,可以使用鸭油调和半夏末进行敷涂,以缓解症状。
  • 鸭肉:对于久虚发热和吐痰咳血的症状,可以通过食用黑嘴白鸭的肉来进行治疗。此外,鸭肉还有助于治疗水肿和小便短少的问题。
  1. 食疗方法
  • 制作方法:在治疗水肿和小便短少时,可以采用青头雄鸭煮汁饮用,并盖上被子让患者出汗。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白鸭一只,将其处理干净后,放入豉半升、姜、椒等调料中,蒸熟后食用。这些方法都有助于促进身体的康复。
  1. 注意事项
  • 在使用“鹜”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其肉和脂肪的微毒性。因此,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确保安全有效。

《本草纲目》中的“鹜”不仅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水禽,而且在中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适当的食疗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鹜”的药用价值来辅助治疗多种疾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