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古、低、竭。
气味
羊肉:苦、甘、大热、无毒。
羊脂:甘、热、无毒。
羊血:咸、平、无毒。
羊肾:甘、温、无毒。
羊肝:苦、寒、无毒。
羊胆:苦、寒、无毒。
羊胃(羊肚):甘、温、无毒。
羊角(用青羊角为最好):咸、温、无毒。
脊骨:甘、热、无毒。
胫骨:甘、温、无毒。
羊屎:苦、平、无毒。
主治
羊肉:
寒劳虚弱,产后心腹痛。用肥羊肉一斤,加水一斗,煮成八升,放入当归五两、黄芪八两、生姜六两,再煮成二升,分四次服下。一方减去黄芪。一方增加芍药。
崩中垂死。用肥羊肉三斤,加水二斗,煮至一斗三升,再加生地黄一升,干姜、当归各三两,煮成三升。分四闪服下。
壮阳益肾。用白羊肉半斤,生切,加蒜薤吃下。三天吃一次。
诗句
《本草纲目·兽部·羊》
译文
羊的别名是古、低、竭。
羊的气味:羊肉苦,甘,大热,无毒;羊脂甘,热,无毒;羊血咸,平,无毒;羊肾甘,温,无毒;羊肝苦,寒,无毒;羊胆苦,寒,无毒;羊胃(羊肚)甘,温,无毒;羊角用青羊角为最好,咸,温,无毒;脊骨甘,热,无毒;胫骨甘,温,无毒;羊屎苦,平,无毒。
注释
- 释名: 本部分介绍了羊的各种别称以及它们在中医中的含义。
- 气味: 描述了各种与羊有关物质的气味特点。
- 主治: 包括了关于羊的不同用途和对应的治疗方式。
赏析
《本草纲目》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医药学之大成的著作,由明代李时珍所著。书中详实记录了各种药材的形态、性质、功能和临床应用等信息。在《兽部·羊》这一篇章中,作者详细列举了羊的多种用途和相关的医疗方法,体现了古代医家对羊肉、羊脂等动物内脏的认识和应用。通过这些信息,我们不仅能了解到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还能从中窥见古人的生活智慧和文化内涵。此外,《本草纲目》也体现了古代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强调了药物的实际应用效果,这对于我们今天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仍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