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背安起。用羊脂、猪脂切片,冷水泡过,贴患处,热则掉换。
小儿口疮。用羊脂煎薏苡根涂搽。
羊血:
鼻血不止。刺羊血热饮即愈。
产后血攻(或下血不止,心闷面青,身冷欲绝)。用新羊血一碗饮服。三、两次后见效。
大便下血。用羊血煮熟拌醋吃,最效。
胎死不出(或死胎不下)。刺羊血热饮一小碗,极效。|
羊肾:
下焦虚冷(脚膝无力,阳痿)。用羊肾一枚煮熟,和米粉六两,炼成乳粉,空腹吃下。
肾虚精竭。用羊肾一双,切细,放豉汁中,加五味煮米粥吃。
五劳七伤。阳虚无力。用羊肾一对,去脂,切小;肉苁蓉一两,酒浸一夜,去皮,和作羹汤,加葱、盐五味吃下。又方兼治腰脚疼痛:用羊肾三对、羊肉半斤、葱白一根、枸杞叶一斤,同五味煮成汁,下米煮粥吃。
诗句释义:
- “发背安起。”:指治疗背部疮痛的方法。
- 关键词注释: 发背:指的是发生在背部的疾病。
- “小儿口疮。”:指治疗儿童口腔溃疡的方法。
- 关键词注释: 小儿:通常指小孩。
- “羊血”:指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的方法。
- 关键词注释: 羊血:动物羊的血液中的成分,常用于止血。
- “产后血攻(或下血不止,心闷面青,身冷欲绝)。”:指治疗产后出血过多、虚弱无力的症状。
- 关键词注释: 产后:分娩后的时期。
- “大便下血。”:指治疗便血的方法。
- 关键词注释: 大便:排便时的粪便。
- “胎死不出(或死胎不下)。”:指治疗胎儿死亡未娩出或胎儿停止在宫内的情况。
- 关键词注释: 胎死:胎儿死亡。
- “羊肾”:指治疗肾虚、精竭等症状的方法。
- 关键词注释: 羊肾:动物羊的肾脏。
- “五劳七伤。”:指治疗各种疲劳和损伤的病状。
- 关键词注释: 五劳七伤:中医术语,泛指由过度劳动、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的一系列身体疾病。
- “阳虚无力。”:指治疗阳虚、无力的病症。
- 关键词注释: 阳虚:中医术语,指人体阳气不足,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译文:
- “发背安起。”用羊脂、猪脂切片,冷水泡过,贴患处,热则掉换。
- “小儿口疮。”用羊脂煎薏苡根涂搽。
- “羊血”
- 关键词注释: 治各种出血性疾病。
- “产后血攻(或下血不止,心闷面青,身冷欲绝)。用新羊血一碗饮服。三、两次后见效。”
- 关键词注释: 产后:分娩后的时期。
- “大便下血。”用羊血煮熟拌醋吃,最效。
- “胎死不出(或死胎不下)。刺羊血热饮一小碗,极效。”
- 关键词注释: 治胎儿死亡未娩出或胎儿停止在宫内的情况。
- “羊肾”
- 关键词注释: 治肾虚、精竭等症状。
- “五劳七伤。阳虚无力。用羊肾一对,去脂,切小;肉苁蓉一两,酒浸一夜,去皮,和作羹汤,加葱、盐五味吃下。”又方兼治腰脚疼痛:“用羊肾三对、羊肉半斤、葱白一根、枸杞叶一斤,同五味煮成汁,下米煮粥吃。”
- 关键词注释: 五劳七伤:泛指由过度劳动、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的一系列身体疾病。阳虚无力:指人体阳气不足,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讨论了中医中关于动物内脏在特定情况下的应用。其中,“羊”作为药用对象出现多次,涵盖了多种疾病的治疗,如止血、治疗口腔溃疡、产后调理、以及某些特定的病症如胎停等。这些应用体现了中医理论中“以形补形”的原则,即通过选用具有相同特性的动物器官来达到治疗效果。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古代医学实践中对动物资源的依赖,以及对动物福利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