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乌徒、大虫、李耳。

气味

虎骨:辛、微热、无毒。虎肉:酸、平、无毒。

主治

虎肉:益气力,止多唾,治疟及恶心欲呕。虎骨:

臂胫疼痛。用虎胫骨二两(捣碎炙黄)、羚羊角屑一两,新芍药二两(切细),都用酒泡七日(秋冬时加倍)。每日空腹饮一杯。

腰脚不灵,挛急冷痛。用虎胫骨五、六寸,刮去肉膜,涂酥,炙黄捣细,装袋中,以酒一斗浸泡,在火上微温七日后,随量饮用。又方:用虎腰脊骨一具,前两脚全骨一具,并于石上捶碎,文火煅出油,即投酒中密封,春夏封一周,秋冬封三周。取出,每天随量饮用三次。患病十年以上者,不过三剂,七年以下者,一剂即愈。

关节疼痛。用虎胫骨(酒炙)三两、没药七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用虎头骨一具,涂酥,炙黄,捶碎,装袋中,以酒二斗,浸泡五宿,随量饮服。

这首诗是关于《本草纲目·兽部·虎》的详细描述,包括虎骨和虎肉的药用信息。

释名

  • 乌徒:古代文献中,对某些动物或物体的一种俗称。
  • 大虫:老虎的另一种称呼。
  • 李耳: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可能与虎有关。

气味

  • 描述虎骨和虎肉的基本性质:
  • 虎骨:味道辛、微热,无毒。
  • 虎肉:味道酸、平、无毒。

主治

  1. 虎肉
  • 功效:益气力
  • 适应证:多唾、疟疾、恶心欲呕
  1. 虎骨
  • 臂胫疼痛:使用虎胫骨二两(捣碎后用黄酒浸泡七日)、羚羊角屑一两、新芍药二两(切细),共同泡制。
  • 腰脚不灵、挛急冷痛:使用虎胫骨五至六寸,刮去肉膜,涂酥,炙黄捣细,装袋中以酒一斗浸泡,在火上微温七日后,随量饮用。
  • 关节疼痛:使用虎胫骨三两(酒炙)和没药七两,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用虎头骨一具,涂酥、炙黄、捶碎,装袋中以酒二斗浸泡五宿,随量饮服。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详述虎的各种用途和效果,展现了古人对虎的了解和使用经验。《本草纲目》作为一部综合性药物典籍,详细记载了各种药材的功效和使用方法,反映了古代医药学的发展水平。虎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象征元素,其用途多样,从治病到日常用品,显示了其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