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上凤凰鸣,凤去山留百代名。
世治有人来结屋,月明何处听吹笙。
碧梧翠竹炎光薄,黄卷青灯夜气清。
会见来仪为世瑞,九重天上待蜚声。

这首诗是诗人在凤凰山余镛读书处所作,表达了对读书人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首句“凤凰山上凤凰鸣”,以凤凰的鸣叫声作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凤凰山的景色和声音。凤凰是吉祥的象征,鸣声代表着祥瑞和美好。

次句“凤去山留百代名”,意味着凤凰虽然离开了这座山,但其名声却得以流传百世。这里的“凤”既指凤凰,也暗指读书人,表示读书人的名声将永远流传下去。

第三句“世治有人来结屋”,描述了在太平盛世中,有人前来凤凰山上建造房屋,享受着美好的环境。这里暗示了读书人可以在太平盛世中安居乐业。

第四句“月明何处听吹笙”,描绘了夜晚在月明之下,有谁会在这里吹笙的情景。这里的“笙”也是一种高雅的乐器,象征着读书人的高雅情趣和生活品质。

第五、六句“碧梧翠竹炎光薄,黄卷青灯夜气清”,描写了凤凰山上的景色:碧绿的梧桐和翠绿的竹子映衬着炎炎的阳光,黄卷和青灯散发出清新的气息。这些景物都体现了读书人在宁静的环境中追求学问的精神风貌。

末两句“会见来仪为世瑞,九重天上待蜚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读书人的祝愿和期许。他希望读书人在官场上能够有所作为,为国家带来福祉。同时,他也期待读书人能够在朝廷中飞黄腾达,获得巨大的成功和声誉。

赏析:这首诗以凤凰山余镛读书处为背景,通过描绘凤凰山上的美景和读书人的高尚情怀,表达了诗人对读书人的赞美和祝福。诗中的凤凰、鸣声、结屋、笙等关键词语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象征意义,使整首诗歌富有诗意和哲理。此外,诗人还巧妙地将读书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和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