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气逼衾枕,早窗寒已生。
客心惊岁晚,物色过秋清。
群木连朝脱,空山竟日睛。
宵砧方未歇,处处寄衣情。

注释

  • 新寒:初冬的寒冷。

  • 露气逼衾枕:空气中的露水凝结在被子和枕头上,给人一种冷冽的感觉。

  • 早窗寒已生:早晨的窗户透入的寒冷气息已经很明显了。

  • 客心惊岁晚:作为游子的我内心感到惊讶和担忧,因为岁月不等人。

  • 物色过秋清:秋天的色彩过于清晰,让人感觉秋天的景色过于明亮。

  • 群木连朝脱:连续几天的树木都开始脱落,意味着冬天即将到来。

  • 空山竟日睛:空旷的山峦上整天都是晴朗的天气,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 宵砧方未歇:夜晚的捣衣声还未停息,反映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 处处寄衣情:无论身处何地,都会通过寄送衣物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关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初冬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初冬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象鲜明生动,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情感感染力。

首句“新寒”点出了季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初冬寒冷的感慨。接着,诗人描述了窗外的景色,“早窗寒已生”形象地展现了初冬清晨的寒冷气息。这种描写方式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直观感,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三句“客心惊岁晚”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作为一个游子,他对于岁月的流逝感到惊讶和担忧,因为他知道时间不等人,而自己却只能四处漂泊。这种情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

到了第四句“物色过秋清”,诗人用“过秋清”来形容秋天的颜色过于明亮,这种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而第五句“群木连朝脱”,则描绘了连续几天的树木都开始脱落,意味着冬天的临近。这种描述既增加了诗歌的动态感,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

最后两句“空山竟日晴”和“宵砧方未歇”,则分别描绘了空旷的山峦和夜晚的捣衣声。这种景象既富有诗意,又具有画面感,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诗歌所描述的场景之中。同时,“处处寄衣情”一句则巧妙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远方的家人。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初冬景色的诗,更是一首充满了家国情怀、时代变迁和个人情感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