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史晋袁松,为国作藩屏。
孤忠御强寇,不得全首领。
沪渎春草平,血青土花冷。
水仙葬重渊,天诛付辛景。
【注释】
沪渎:指吴淞江,今上海境内的一条河。垒:指吴淞江上的烽火台。孤忠御强寇,不得全首领:指袁松为抗击金兵而战死,其尸体没有能运回故土。沪渎春草平,血青土花冷:春天,沪渎江两岸的草地已经长出嫩绿的新草,然而,这里却有袁松的血染红了泥土,使得泥土上开出的花也显得寒冷了。水仙葬重渊,天诛付辛景:袁松的遗体被安葬在深深的地下,上天惩罚了那些侵略者,将他们交给了辛景来处置。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袁松为保卫国家,英勇抵抗入侵之敌,不幸战死疆场。这首诗就是他生前写的一首悼念诗。
首两句“内史晋袁松,为国作藩屏”,写袁松的出身和身份,表明他是朝廷中人,为国效力,抵御外敌。这两句话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藩屏”,即屏蔽、屏障的意思。古代称诸侯王所建的城为藩,称大臣为屏。
后两句“孤忠御强寇,不得全首领”,写袁松为国家而战斗,但最后未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御强寇”是指抵抗金军,“不得全首领”是说不能保住头颅。
“沪渎春草平,血染花冷”,写袁松牺牲后的悲惨情形。春草平,说明战争已结束,但战场的惨状依然历历在目。袁松的血洒满了江南一带的土地,使土地都染上了血腥味;同时,袁松的死,也使春天的景色变得冷清凄清。
“水仙葬重渊,天诛付辛景”,写袁松死后的处置情况。袁松的遗体被安葬在深深的地下,这是对他的一种安慰;同时,这也是对那些侵略者的一种惩罚。辛景是负责处理这件事的人,也是袁松忠诚的捍卫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感人,表现了袁松忠诚报国的壮志和悲壮牺牲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