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近地逾远,霞飞拂睫红①。
高明谁继武②,虚旷自生风。
世路烟尘底,江山指顾中③。
八窗通鸟道④,飞翼任西东。
【注释】
①天近地逾远,霞飞拂睫红:天空和大地相隔遥远,霞光在眼睛边飘飞。
②高明谁继武:高明的人谁能继承武侯的功业呢?
③虚旷自生风:空旷的地方自然产生风气。
④八窗通鸟道:八个窗户都通向鸟道,这里指楼外有高台。
【赏析】
此诗为登黄鹤楼所赋。黄鹤楼是武汉市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相传三国时孙权曾在此建“黄鹤楼”,故又名“武昌城”。公元223年,吴王孙权称帝于武昌,又筑“乐府台”,与黄鹤楼相辉映,因此诗人登上黄鹤楼,便联想到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全诗以议论为主,兼有描写、抒情,表现了诗人豪放的胸怀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之情。
首联:“天近地逾远,霞飞拂睫红。”写登临所见。诗人登楼极目,见天接水,水连天;江流滚滚,日出东方,霞光万道,仿佛触手可及。“天近”两句,写景雄浑阔大,气势不凡。
颔联:“高明谁继武,虚旷自生风。”这是诗人对当时政治形势的评价与抒发的感慨。这两句是说,当权的者中谁能够继承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伟大业绩呢?只有那辽阔的天地自然,能产生出一种清新的风气。诗人把“高明”和“虚旷”联系在一起,认为天地间自有其清高之气,而人世的纷争扰攘正是由这种气而生。
颈联:“世路烟尘底,江山指顾中。”诗人进一步发挥自己的议论。这里说的是国家前途的危机,暗喻着现实政治的混乱。诗人以“江山指顾中”来表示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他希望国家安定的愿望。
尾联:“八窗通鸟道,飞翼任西东。”诗人最后以鸟瞰的角度来描写黄鹤楼的高峻,并表达自己希望国家兴旺发达的美好祝愿。诗人用“八窗通鸟道”形容黄鹤楼建筑的雄伟,用“飞翼任西东”比喻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生活的富足安康。
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豪迈,风格雄壮豪放,富有时代感,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