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仗三尺,陆贾陈诗书。
齐客工弹瑟,其王乃好竽。
为业非不精,凿枘将焉如。
入水须操舟,陆行须驾车。
君看屠龙手,终年不食鱼。
【注释】
- 辛亥:即辛亥起义(1640年)。
- 感兴:感慨兴起。
- 六首:六首诗。
- 齐客:指汉高祖刘邦的故吏陆贾,字季路。
- 工:擅长。
- 其王:指汉高祖刘邦。
- “为业”句:意为从事事业不能不精专,而用“凿枘将焉如”来比喻,意思是说:做事如果不得其法,就像枘和凿一样不合拍。
- “入水”句:意谓在水上必须操舟,才能到达目的地;陆行就必须有车马,才能安全到达目的地。
- 屠龙手:指赵高。
【赏析】
这首诗写于清军占领北京之后,诗人以“感兴”起笔,慨叹天下大乱,英雄失路,生不逢时,只能沉沦江湖,空怀壮志。
一、二句点出刘邦,说他善于运用人才,重用陆贾。陆贾,字季路,楚人。早年与刘邦交游,后归附刘邦,成为他的谋士,曾劝说刘邦称帝。刘邦称帝后,任他为太中大夫。陆贾向刘邦讲论《诗》《书》,刘邦听后十分高兴。
三、四句写刘邦听陆贾讲论《诗》《书》后,喜欢音乐,尤其爱弹瑟,喜欢吹竽歌舞,对文学艺术十分爱好。这两句诗表面看似乎与前两句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陆贾是善于言辞的辩士,刘邦听罢,很高兴,说明刘邦对陆贾的讲论很满意。陆贾也很高兴。刘邦喜音乐,尤好歌舞,这是事实。但刘邦听陆贾说《诗》《书》,却很高兴,这说明陆贾讲的《诗》《书》很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很有说服力。
五、六句写刘邦虽然喜欢音乐、歌舞,但对治国却是无能为力的。陆贾指出,治理国家不是光会奏琴吹竽、吟诗诵文就可以的。这几句诗表面看似议论治国之道,实则暗含讽刺。因为刘邦是个没有文化的人,不会读书写字,所以陆贾才敢这样直言无讳地说。
七、八句写刘邦虽然喜欢音乐歌舞,但最终被项羽打败,自己也被吕后杀害,最后死在洛阳。这几句诗表面看似在写刘邦的结局,实际上是在写他自己一生的经历:开始的时候,他善于使用人才,能听取陆贾等儒生的主张,使汉朝得以建立,但后来却因自己的无能而被项羽打败,最后被吕后杀害。
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点明刘邦善于使用人才,接着写刘邦听陆贾讲论《诗》《书》,很高兴,然后写他对陆贾讲论《诗》《书》很感兴趣。中间两句写刘邦听了陆贾讲论《诗》《书》很高兴,又听陆贾讲论音乐,更高兴,但这只是表面上的事。实际是陆贾的话引起了刘邦的思考。后面四句写刘邦听了陆贾的话后,认为陆贾的见识很高明,于是请他到朝廷里当官。陆贾到朝廷上任后,向刘邦进言治国之道。刘邦听了陆贾的话,感到有道理,便采纳他的意见。但陆贾还是提醒刘邦不要骄傲自满,要继续学习,不断进步。最后四句写刘邦听了陆贾的劝告后,更加高兴了。他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接班人来辅佐自己,于是决定立太子。但陆贾告诉他,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可以辅佐他,所以不能立太子。刘邦听了很不高兴。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点。作者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上加以描写,使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