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立孤峰迥出群,中书未必尽如君。
濡来河汉三更露,扫破空虚一片云。
神有巨灵方可把,族非毛颖不须分。
翰林子墨能如此,拟赋长杨更作文。

【注释】

卓笔峰:指唐代文学家杜甫。卓,卓越,超群;笔峰,指文笔。中书,指中书舍人,唐时官名,掌管文书、典籍,为朝廷的文职官员。君,指杜甫。濡来河汉三更露,扫破空虚一片云:指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的《月夜忆舍弟》诗中的“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句。三更露,即三更天。拂晓时分。濡来河汉,是说月光从河汉(银河)流下来,洒满大地。河汉,即银河。一片云,指杜甫所居茅屋被风刮倒的景象。神有巨灵方可把,族非毛颖不须分:指杜甫的诗歌气势磅礴,雄浑豪放,与屈原《离骚》的雄奇风格相似。毛颖,传说为战国时楚国人,能写大篆,相传他的锥用来削竹木,锋利无比。后以毛颖代称善于写字的人。

【赏析】

本诗首联用典赞美杜甫诗才非凡,卓然出众。颔联承上启下,点出杜甫诗风雄浑豪放。颈联赞颂杜甫诗力雄厚如神助,才华横溢。尾联赞扬杜甫的诗艺高妙,堪与古代名家媲美。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杜甫诗艺和人品的崇敬之情。

这首诗歌以杜甫的名字开篇,称赞其诗才非凡,卓尔不凡。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杜甫的诗歌风格,进一步强调了杜甫的诗歌特色和才华。其中,颔联中的“神有巨灵方可把”和“族非毛颖不须分”两个典故,不仅生动地展现了杜甫的诗艺,也体现了诗人对杜甫诗歌风格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赏。

这首诗还通过对杜甫诗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杜甫人格和才华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杜甫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有极高的成就,而且其人品也同样值得敬佩和学习。因此,诗人在诗的结尾处表达了自己对杜甫诗歌的高度赞赏和对其人的深深敬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