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入前堤,停骖谩自稽。
空庭云惨惨,花径草萋萋。
地僻人烟静,林深月影迟。
夜阑愁不寝,攲枕听猿啼。
【注释】
宿平银渡:在今安徽怀宁县东南。
薄暮入前堤,停骖谩自稽:傍晚时分进入前边的堤上,停下车来漫不经心地察看。
停骖:停车。
谩(màn):空自。
自稽:察看。稽,通“视”。
地僻人烟静:地方偏僻人烟稀少。
林深月影迟:树林幽深,月亮的影子移动得很缓慢。
夜阑:夜深。阑,晚。
欹(yī)枕听猿啼:斜倚着枕头听树上的猿猴啼叫。欹枕,斜靠枕席。
【译文】
日落的时候进入了前面的堤岸,停下车子漫无目的察看。
空旷的庭院里云气惨淡,花径旁草长得茂盛。
地方偏僻人烟稀少,林中深处月光映照得很慢。
夜深了还是睡不着觉,侧身倚枕聆听猿猴啼叫。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写诗人夜晚宿于平银渡时所见的景物,表达了他孤寂无聊的心情。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傍晚时分,诗人来到平银渡,停下车子,随意查看了一番。“入”,“停”,是全诗的枢纽。这一句看似平淡,实则含蓄,它暗示出后文将要描述的情景。
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空庭”二字写出了环境的寂静,“云惨惨”、“草萋萋”,渲染出凄凉的气氛。
五、六句进一步刻画了环境特点,并表现了作者的感受。“林深”说明诗人所处的位置偏僻,而“月影迟”则表明夜色之长。这里既有景色之美,又有气氛之幽。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以景结情。一个“愁”字,把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表露无遗,也使诗作显得更加沉郁哀伤。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但意境高远苍凉,情感真切感人,是宋初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