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干横斜意自奇,半开半蕊亦相宜。
寒时悔不前村觅,知是溪桥第几枝。

诗名“画梅”,描绘的是一幅梅花的图画,通过诗人的笔墨,展现出梅花的独特韵味和风骨。下面是对这首诗词及其赏析:

  1. 诗人简介
  • 黄公度(1077年—1148年),字诚之,自号山谷道人,汉族,吉州太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卓越的书法成就而闻名于世。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诗句翻译
  • “古干横斜意自奇,半开半蕊亦相宜。”:古老的树枝横七竖八地伸展着,它们的姿态自然独特,既有半开的花蕊,也有盛开的花朵,各有其独特的美态。
  • “寒时悔不前村觅,知是溪桥第几枝。”:寒冷的冬天里,后悔没有去村庄寻找,因为知道那些梅花生长在溪桥旁,不知第几枝。
  1. 诗词赏析
  • 意象选择:“古干横斜”与“半开半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展现了岁月沉淀下的沧桑之美,后者则透露出生命的勃勃生机。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深化了主题,即无论是老树还是嫩芽,都是自然的馈赠,都值得珍惜和赞美。
  • 情感抒发: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叹。梅花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绽放,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使他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 哲学思考:诗中提到的“寒时”,暗示了自然界中万物的生长都有其特定的时机和环境。诗人通过这一自然现象,引发了对生命、时间和命运的思考,体现了他深厚的哲学素养。

黄公度的《画梅》不仅是一首美丽的咏物诗,更是一次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探索。它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梅花的傲骨和诗人的情感世界,是中华古典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