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寒碧出山根,西北潆洄澈底清。
冷浸灵山天际阔,光涵草木镜中明。
流觞有客曾修禊,鼓枻何人更濯缨。
自是两分泾渭别,始知活水有源生。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需明确题干要求,仔细分析诗歌内容,并注意把握诗句中的重要信息点,如诗眼、关键词语等,然后结合注释和相关文学知识进行具体分析。本诗为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乌江的形态与环境特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乌江人格化,赋予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乌江的赞美之情。
(1)
首句“一泓寒碧出山根”,以“一泓”概括乌江,写出了它的宽广,用“寒碧”形容其颜色,突出了乌江的清澈,“出山根”则表明乌江发源于山中,这是对乌江自然地理环境的具体描绘。
(2)
“西北潆洄澈底清”,写乌江水在山中曲折流淌,水流清澈。
(3)
“冷浸灵山天际阔”,写乌江之水寒冷,浸润着周围的灵山,使得山显得更为广阔。
(4)
“流觞有客曾修禊”,这里运用典故,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风俗活动。
(5)
“鼓枻何人更濯缨”,“鼓枻”意为划桨,此处指划船, “濯缨” 是说洗涤帽子上的缨穗,这里指洗头, “何人”即“谁”,“更”表示再次,意思是:又有人洗过帽缨吗?
(6)
“自是两分泾渭别”,“自是”表示“正是”, “两分”指泾渭河,泾渭分明,比喻是非清楚。
(7)
“始知活水有源生”,这里的“活水”是指乌江, “有源生” 的意思是源头有水,水从哪里来?
【答案】
示例:
乌江
一泓寒碧出山根,西北潆洄澈底清。
冷浸灵山天际阔,光涵草木镜中明。
流觞有客曾修禊,鼓枻何人更濯缨。
自是两分泾渭别,始知活水有源生。(译文)
赏析:
此诗描写了乌江的壮丽景色。首句写乌江之水的宽广,接着写乌江水流的清澈,再写乌江之水寒冷,浸润着周围的灵山,使得山显得更为广阔;第四句写乌江之水再次流经时已变清澈,最后一句写乌江之水源头有水,水从哪里来。全诗通过对乌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乌江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