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花倒影杂波光,惊破孤凫梦觉长。
露下碧梧针线冷,玉人何处绣鸳鸯。
芙蓉:荷花。
孤鹜(wù):野鸭。
秋花倒影杂波光:荷花在秋天开花,荷叶倒映在水中。
惊破孤凫梦觉长:惊醒了正在梦中的孤鹜。
露下碧梧针线冷:清晨露水打湿了碧绿的梧桐树枝。
玉人何处绣鸳鸯:美丽的女子在哪里绣着鸳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的首句“秋花倒影杂波光”描绘了秋天荷花盛开的景象,荷花在水面上倒映出美丽的倒影,与波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一句既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惊破孤凫梦觉长”描述了孤鹜被荷花的倒影惊醒的情景。孤鹜是一种生活在湖泊和河流中的鸟类,它们常常会因美丽的景色而陶醉其中。这里的“惊破”一词,表达了孤鹜被荷花的美丽所震撼,以至于从梦中惊醒。这个动作虽然短暂,但却给诗人带来了深刻的感触。
“露下碧梧针线冷”描写了清晨露水打湿了碧绿的梧桐树枝。这里的“针线冷”不仅形容了梧桐树枝上的露珠晶莹剔透,还暗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孤独感。梧桐树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视为坚韧、高洁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
“玉人何处绣鸳鸯”则描绘了美丽的女子在绣鸳鸯的场景。这里的女子被描绘得如同仙女一般美丽,她们的刺绣技艺精湛,仿佛在绣出一对对鸳鸯,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这句诗也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因为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无法永久保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