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泉多误岭南官,君过贪泉井未干。
幸与先贤守家法,停桡须索断碑看。
【注释】
岭南:指岭南地区。贪泉:《晋书.刘般传》载,刘般任广州刺史时,在官署前见一井,水味苦而咸。他尝饮此水而心感厌恶,因作《贪泉诗》,并自序说:“吾恶其名,犹石勒恶其姓也;吾恶其物,犹桓温恶其茶也。”后人遂以“贪泉”代称有贪污腐化倾向的地方长官。尹我顺:人名。
二首:本篇为第二首,题下原注“送吴献臣”。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岭南任职,曾饮过贪泉之水,所以吴献臣是作者的同年。诗人对贪泉怀有厌恶情绪,但吴献臣却要去那里赴任,这使诗人深感忧虑。因此特地作此诗相赠,劝其不要贪恋那诱人的财富,而要效法贤人的家风,洁身自好。全诗用笔简炼,寓意深刻,情真意切。
开头两句写自己曾在岭南任上饮过贪泉水,并由此产生厌恶之情,暗示吴献臣去任后将会遇到类似情形。接着以设问语气,委婉地劝告吴献臣要洁身自爱。
三四句紧承前一句之意,说明贪泉之害不仅在于水质污浊,更重要的是那里的官员们往往贪图财利,不择手段。因此,当吴献臣到达任所后,必须坚守正道,不为钱财所诱,以免重蹈覆辙。这里所说的先贤,指的是历史上那些清廉正直的官吏,如汉代的杨震、宋代的包拯等。诗人希望吴献臣能学习他们那种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精神。
最后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诗人认为,既然吴献臣已决心远离贪泉,那就应该停船靠岸,仔细观看那断碑上的铭文,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自己的思想信念。这里所说的“停桡须索断碑看”,既是对吴献臣的鼓励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它既表现了诗人对贪官污吏的憎恶之情,又寄托了他对吴献臣的美好祝愿。同时,诗人还运用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