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西风入,凉云满晋楼。
蝉声带秋响,萤火傍宵流。
已抱张翰兴,能禁宋玉愁。
年华浪抛掷,归思绕沧洲。

【注释】

  1. 夜半:深夜。西风入:西风阵阵吹来。晋楼,晋代诗人阮籍的居所,这里指晋代诗人的住所。
  2. 蝉声:蝉的鸣叫声。秋响:秋意的声音。
  3. 萤火:萤火虫的光。流:流动,飘逝。
  4. 张翰:三国时吴人张翰,因见秋风起而思故乡之鲈鱼脍,弃官归乡。
  5. 能禁宋玉愁:能忍受得了宋玉的愁苦(宋玉《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句,有感于秋天萧瑟凄清,故称之)。
  6. 年华:光阴,岁月。沧洲:大海的边际或湖泽。这里是诗人借指家乡。
    【赏析】
    立秋日登高作诗,是唐人所习见的一种习俗。如孟浩然《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浮云不共此山齐,恶浪相掀似雪飞。……欲投人处宿,木末参差正树稀。”(《杜少陵集详注》)李商隐《八月十五日夜同徐位侍御佳期会宿曲江》:“偏惊弦管转,不见雁行斜。……唯应老禅定,闲看小星河。”“唯应”两句,即咏立秋日登高所见,其题曰《立秋》。
    首联写立秋时节,夜深人静时西风吹来,满屋凉意。此时,天上的云彩像被西风吹动,在晋代诗人的居所上空飘荡。这两句以“凉云”和“西风”渲染出一种凄凉、冷峻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蝉儿在树上叫个不停,好像在为秋天的到来欢呼;萤火虫在夜晚闪烁发光,仿佛在为秋天的到来庆祝。这些自然景象都带有秋天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韵味。
    颈联则转向了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已经产生了归乡的想法,能够忍受得住宋玉的愁苦(宋玉《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句,有感于秋天萧瑟凄清,故称之);然而,他又觉得岁月如流水般地流逝着,无法挽留住那些美好的时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则将主题再次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诗人感叹自己的年华已经逝去,无法再回到家乡去;同时,他也渴望能有一个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最后一句“归思绕沧洲”,更是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通过描绘立秋时节的景象和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