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水趋淮日夜流,几经名县又名州。
悬知润及都蒙福,远近无烦子细求。
注释:颍水向淮河急流,经过了许多有名的县,也曾经是州治。我知道润泽一定会降临到这个地方,因此不必再远求。
赏析:此诗为诗人在临颍任职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当地人民的关怀和对百姓福祉的祝愿,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政治理念和治国之道。
颍水趋淮日夜流,几经名县又名州。
悬知润及都蒙福,远近无烦子细求。
注释:颍水向淮河急流,经过了许多有名的县,也曾经是州治。我知道润泽一定会降临到这个地方,因此不必再远求。
赏析:此诗为诗人在临颍任职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当地人民的关怀和对百姓福祉的祝愿,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政治理念和治国之道。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庚戌年春赴南雍省侍,过秋后即返,有赋咏而忘稿,追忆得下十章。 次峡江 眼界俄开阔,悠然独倚蓬。暝烟藏远树,残照掠孤峰。合市人初散,邻船话不同。两年频过此,碌碌愧英雄。 注释:视野突然变得开阔,悠然自得地独自倚在篷窗旁。傍晚的烟雾遮住了远处的树木,残阳照射在山峰之上。周围的人们刚刚散去,旁边的船里人们谈论的话题各不相同。这两年里频繁经过这里,心中却感到惭愧,觉得自己不够英雄。
《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还颇有赋咏而亡其稿追忆仅得此下十章 其三 过市汊》是明代文学家罗钦顺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 人家依岸浅,驿岸俯江斜。 密雨遮龙雾,奔流走象牙。 金陵何处是,白下望中赊。 明到南昌郡,徐亭扫落花。 ``` 译文: 在岸边的人家显得十分简陋,靠近驿站的岸边又低矮又倾斜。 密集的雨点遮蔽了天空中的龙雾,河水急速地流淌如同象牙一样光滑。
【注释】 庚戌:唐玄宗天宝三年(748)。南雍:南都,即今南京市。侍秋:在秋天到南都去侍奉皇帝。省侍:巡视、访问。秋半: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乃还:不久就回来了。颇有赋咏而亡其稿:有很多作品,但丢失了。追忆:回想。仅得:只剩下。下十章:后十首。下: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都任监察御史时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心,以及为官的无奈和辛酸。 “过尽白沙洲,千峰跃未休。青馀原上麦
诗句释义: 1. 小酌初成醉,扁舟已出湖。 - “小酌”指饮酒的量小,“初成醉”形容饮酒后感到微醺,开始觉得醉意。 - “扁舟”指小船,“已出湖”表示船已经离开了湖泊。 2. 乾坤双眼阔,江汉一峰孤。 - “乾坤”指的是天地之间,“双眼阔”形容宽广无边,这里可能是指视野广阔。 - “江汉一峰孤”中的“江汉”泛指长江和汉水,“一峰孤”表示一座山峰独自矗立。 3. 龙窟深通海,茅封半属吴。 -
【注释】 ①庚戌:农历正月初十。南雍:指国子学,在今南京。侍:侍奉。侍秋:即“侍春”,春天去国子学学习。②赋咏:写诗。③虞歌:虞舜之歌,《尚书·五子之歌》有“皇祖有训”之句,故用为典。④峥嵘(zhēng róng)汉业:汉朝的事业。⑤亭长:汉代地方官名。多情:慷慨悲壮。⑥义帝:指项羽的叔父项伯,曾封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所杀。⑦韩生:指韩信,曾被封为淮阴侯。⑧拔山:比喻力大无穷。⑨天明
【注释】 庚戌:唐玄宗天宝三年(748)。南雍:南都,今南京。侍秋:陪侍秋天。半乃还:半年后归来。有赋咏而亡其稿:指诗人曾作过一些诗篇,但已丢失。追忆:回忆。仅得此下十章:指只记得下面十首诗。其七:第七首。过清溪:经过清溪。 【译文】 山水池州好,风波客子愁。 可怜赵昴发,深愧宋齐丘。 忠义名长在,奸谀死即休。 致君时未晚,吊古泪还流。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中以“清溪”为题
【注释】 过吴城:经过吴城县的驿站,即吴城驿。 苍茫:指天色苍茫。斜:倾斜,这里指夕阳西下。 淹:同“淹”,长久。 生计:生活来源。 白沙:山间白色的沙土。 风光长似此:指景色总是如此,没有什么变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到南雍省侍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写人,尾联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全诗用字精当,句法简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注释: 1. 过李阳河:《史记》记载,李广任太守时,匈奴曾犯边,他率军追击至李阳河(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与敌激战后,士兵死伤过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此处用其故事表达诗人对战争的感慨。 2. 围棋决胜苦:指在战争中,双方经过长时间的激战,最终以一方的胜利告终。 3. 回首李阳河:诗人回想起自己在战争中的经历,心中充满了感慨。 4. 一鸟过江没,片云遮日多:形容战乱中,生灵涂炭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还” - 庚戌年,即公历1640年; - 春天前往; - 南雍(位于今南京),古代的学府,这里指代学习之地。 第二句:“颇有赋咏而亡其稿” - 创作了很多诗篇; - 但未能保留下全部。 第三句:“追忆仅得此下十章” - 回忆起只有以下十章的诗句; - “下”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未被记录或遗失的诗作。 第四句:“其十 回途过大孤”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佳丽芜湖县”,指芜湖这个地方风景优美,景色美丽。“千年拱帝京”,形容历史悠久,千年沧桑。“树连淮浦碧,江逐海潮平”,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天地容疏拙,风波托死生”,写出了大自然的博大胸怀。“不将诗句觅,对景若为情”,写出了诗人在自然景色的感召之下
注释:麦田里微泛着绿色的生机,柿树林中映照出红色的光辉。丰收的季节总是让人感到生活安稳。听说道德的星光浑然未识,不辞辛苦深夜倚靠在栏杆上。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生活的赞美和向往。首句通过对比的方式,将麦田的绿色与柿林的红色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第二句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丰收季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感。第三句中的“闻”字,似乎暗示了诗人对于道德的模糊认识
注释:经过长葛,一场晨雨洗涤了尘埃,远望云林山景,景色豁然开朗。风儿轻轻吹拂着薄帷,似乎有某种意图,好山的东面送来阵阵青翠,令人心旷神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过长葛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首句“一番朝雨净浮埃”,以清晨的一场春雨洗净了长葛的尘埃,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次句“长葛云林望里开”,描绘了站在高处远望长葛云林山景时的情景
次新郑 劈面崇墉带浅河,后肩随踵上南坡。 车徒未了逢迎事,又报公差御史过。 注释 劈面:迎面 崇墉:高大的城墙 带:环绕 浅河:小河流 后肩:后面的人 随踵:紧跟其后 车徒:指车马行人 未了:结束不了 逢迎:讨好奉承 又:表示递进 公差:官差 御史:监察官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写新郑的历史变迁、兴衰过程,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之情。全诗意境深远,富有历史感
注释: 渡口孤舟往复频,两行灯火入重闉。 途长马瘦饥僮仆,橐有馀粮旋觅薪。 译文: 在渡口的孤舟来回频繁,两行灯火照进了城门深处。 路途遥远马儿消瘦饥饿仆人,但囊中仍有余粮可以找柴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忙而又宁静的夜景图。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渡口、城门等地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
【注释】 西平:指河南开封,因地处黄河南岸而得此名。 诹(zū):询问。聚:指百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过西平时所作。 首句“片片秋田总过犁”,写诗人所见之景:金风摇落,满目尽是一片丰收的景象,田野中到处都有人在翻动着泥土。“总”字写出了作者对农民们辛勤劳作所付出的劳动成果的赞美之情,也流露出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次句“满原晴色树高低”,则进一步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田园风光图
注释: 次遂平:即《次遂平》这首诗。 次遂平 诗兴多应似确山,不堪重叠叙艰难。 环城树色青青在,休把安心托抱关。 赏析: 《次遂平》是一首描写诗人赴任途中所感所思的诗歌。首句“诗兴多应似确山”,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如同站在山上一样,面对着一片辽阔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和向往。 接下来的一句“不堪重叠叙艰难”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他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