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山灵向我号,良工无乃用心劳。
三峰削出瀛洲近,千里移来太白高。
见晛恍疑流石髓,出云空拟润田毛。
知君自有悠然处,几度长歌酌翠涛。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1)“梦里山灵向我号”,意思是梦中山神向我呼叫。“山灵”指山鬼。“向我号”表明诗人对山水的亲近感和亲切感。
(2)“良工无乃用心劳”,意为:好手不必过于劳累。“良工”指善于绘画的人,也泛指能工巧匠。“无乃”是古汉语中一种委婉的语气词,意为“恐怕”“大概”。
(3)“三峰削出瀛洲近,千里移来太白高”。“瀛洲”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太白”指太白金星,这里指星宿名。“削”“移”是动词,“三峰削出”“千里移来”是说山石被雕琢出来、被移来,突出山石的奇特和精巧。
(4)“见晛恍疑流石髓,出云空拟润田毛”。“晛”为日落之意。“流石髓”即流动如水的石髓,形容水势浩大。“润田毛”指使庄稼得到滋润。这里既写山石的雄伟,又写山石的神奇,表现了作者对山石的喜爱之情。
(5)“知君自有悠然处,几度长歌酌翠涛”。“知君”即知道您,表示敬称。“悠然处”指山石的所在之处,也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地方。“酌”为斟酒之意。“翠涛”指山石的颜色,此处指山石的颜色如同翠绿的波涛。“长歌酌翠涛”表现了诗人对山石的热爱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寄情山水的情怀。
【答案】
译文:
梦中山神对我呼唤,我赞美这好手不费多大气力。山石被雕刻成三座山峰,像从瀛洲移来的一样近,山石又被移来千里之外,高过天上的太白。看到夕阳,恍然间仿佛看到了流石的纹理,出云时仿佛山石被润湿。知道您的心中自有那份悠然自得,您已经多次长歌而酌饮着碧绿的波涛。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咏山石抒发胸中逸情。前四句写山石的奇特与精巧,后六句写山石给人的愉悦感受。
首联两句用倒装句式,一气呵成。首句“梦里山灵向我号”,梦中山神向诗人发出召唤,说明诗人对于山水的亲昵感和亲切感。次句“良工无乃用心劳”,是说好手不必过于劳累,这是诗人的赞叹语,也是诗人的自我宽慰。“山灵”、“良工”都是虚指,没有具体的所指对象,但诗人却把这种虚指变为实指,以虚衬实,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颔联两句写山石的奇特与精巧。“削”字写出山石的陡峭;“移”字写出山石的奇巧。“三峰削出”写山石被雕琢而成;“千里移来”则是说山石被移走千里之外。两联连用两个动词,突出山石的神奇和精巧。“瀛洲”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用来比喻山石的奇特和美妙。
颈联两句写山石给人的愉悦感受。“见晛”即日落的意思。“恍疑”则是指诗人恍惚之间仿佛见到流动的石纹理。“流石髓”即流动如水的石髓,形容水势浩大。“润田毛”指使庄稼得到滋润。“晛”和“润”都指日光,但在这里分别指日落和日光,可见诗人在写景的同时,也不忘写自己的感情体验。
尾联写诗人自己对山石的喜爱之情,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寄情山水的情怀。“知君自有悠然处”,“知君”即知道您,表示敬称。“悠然处”指山石的所在之处,也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地方。“酌”为斟酒之意。“翠涛”指山石的颜色,此处指山石的颜色如同翠绿的波涛。“长歌酌翠涛”表现了诗人对山石的热爱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寄情山水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