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不饮盗吴饮贪,饮狂国人狂正酣。
沁寒漱齿齿锋利,公以濯足吾不谙。
岂遭十日烁下土,躯壳焦缩皮毛燂。
因思层冰赤脚踏,冰山多险不可探。
牛蹄濙濙可在眼,一冷著骨毛毵毵。
夜眠如腊绝垢腻,只此可寄僧伽龛。
沧浪渔父怨肿湿,妙道肯向庸庸谈。

【注释】

①陇西:指陇西县,今属甘肃。阎大参:阎尔锡,字子干,号青莲道人,明末诸生,有《青莲集》。山居四咏:这是一组以山水为题材的作品。四咏是其作品的别名。

②孔不饮盗吴饮贪,饮狂国人狂正酣。

③孔、吴:泛指晋朝。晋朝人孔群、张华都好饮酒,后人称他们为“酒中八仙”,又称吴王(孙权)为“酒中之龙”。

④沁寒漱齿齿锋利,公以濯足吾不谙。

⑤岂:难道。十日烁下土,身焦皮毛燂(yǎn)。

⑥层冰赤脚踏,冰山多险不可探。

⑦牛蹄:指水牛的蹄子。

⑧僧伽龛:指僧人的坐禅处。

⑨沧浪渔父怨肿湿,妙道肯向庸庸谈。

⑩沧浪:即长江,又名“沧江”,在今湖北武汉市附近。渔父:指打鱼的人。

【赏析】

此诗是清初诗人阎尔锡的《陇西阎大参山居四咏》中的一首。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与友人同游江南,看到一位渔父因患肿胀病而痛苦挣扎的情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江南水乡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渔父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自己身处困境却无人理解的感慨。

第一句“孔不饮盗吴饮贪”是说:像孔群、张华这样的酒中八仙,他们喝酒是为了享乐,而不是为了养生;而像吴王这样的皇帝,却是以饮酒为乐事。这里用典讽刺当时统治者沉迷于酒色的生活态度。

第二句“饮狂国人狂正酣”是说:像那些喝得烂醉如泥的人一样,那些国家的人民也正沉浸在酒的世界中不能自拔。这里用典讽刺当时的社会风气。

第三句“沁寒漱齿齿锋利”是说:清凉的泉水可以洗涤口腔,使人感到清爽舒适。这里用典比喻自己的清白之心。

第四句“公以濯足吾不谙”是说:你用泉水来泡脚我是不懂的。这里用典比喻自己的无知愚昧。

接下来两句“岂遭十日烁下土,躯壳焦缩皮毛燂”是说:难道会遭受十天的烈日暴晒吗?那样的话,我的身体都会焦黑收缩,毛发也会被灼烧掉。这里用典比喻自己的困境。

第六句“因思层冰赤脚踏”是说:因此想起层层冰封的大地上,只有赤脚的人才能自由地行走。这里用典比喻自己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

第八句“冰山多险不可探”是说:冰山虽然美丽但却危险重重,让人无法轻易涉足。这里用典比喻自己的困境。

最后两句“牛蹄可在眼,一冷著骨毛毵毵”是说:就像水牛的蹄子一样,虽然粗糙但很有力量;一冷下来全身发冷的感觉让人难以忍受,毛发也会变得稀疏零乱。这里用典比喻自己的困苦处境。

第九句“夜眠如腊绝垢腻,只此可寄僧伽龛”是说:我在夜晚睡觉的时候,就像是冬天一样寒冷,身上没有一点污垢也没有一丝油腻。在这里,作者将自己的身体比喻成一块干净的石头,用来寄托自己的清白之心。第十句“沧浪渔父怨肿湿”是说:苍茫的江面上,有一位打鱼的老翁正因为长年累月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而感到痛苦。这里的渔父形象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他们的辛苦劳作换来的是贫穷和疾病的困扰。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和自己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个人的无奈之情。同时,也通过对比古代酒中八仙和吴王的生活态度以及自己的处境,讽刺了当时统治者的腐朽和无能。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