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疏散便成仙,自在吾心自在天。
红叶为谁流水去,白云留我碧山前。
烟传桑海三生石,月抱袈裟九月船。
风物不殊诸老异,露华无语对潺湲。
诗句解析
1 “游霜崖洞天并序”:此句表明了诗作的序言性质,即通过描述一个特定的自然景象来引入主题或表达某种情感。在中国文化中,“霜崖洞天”常用以象征高远、清静之地,常常与神仙居住之地相关联。
“野人疏散便成仙,自在吾心自在天”: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和解脱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仙人往往被描绘为不受人间俗事所累,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
“红叶为谁流水去,白云留我碧山前”: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飘落的红叶比作离去的人,而留下白云则意味着自己依然留在山前。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烟传桑海三生石,月抱袈裟九月船”:这里的“三生石”和“袈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它们分别代表了前世今生以及佛教文化的象征。诗人在这里可能想要表达对于过去经历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许。
“风物不殊诸老异,露华无语对潺湲”:这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超脱。尽管外界环境变化不大,但诗人的内心世界已经超越了这些表面的变化,达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状态。同时,“露华无语对潺湲”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淡然看待。
译文
野人散居就成仙,心灵自在天地宽。
红叶随风向流水,白云留住碧山前。
烟雾相传桑海石,月光拥抱袈裟船。
风物不变老者异,露水无言对潺湲。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诗中的意象丰富,包括“霜崖洞天”、“野人”、“红叶”、“流水”、“白云”、“碧山”等,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
首句“野人疏散便成仙”展现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不仅仅是对物质世界的超越,更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升华。
“自在吾心自在天”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追求的心灵自由和超然。这种自由不仅是一种外在的逃避,更是一种内在精神的实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引领读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那份超然、宁静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