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北村日卓午,万户喧嚣不停杵。
初疑五丁驱金牛,又似催花挝羯鼓。
由来捣蕨响希微,顷刻化作黄尘飞。
一声或高一声急,声声透天彻地脉。
妇男子侄争献工,倾筐漕漕流玉液。
流玉液,还叹息。
今晨犹得炊,明朝无颗粒。
山妻空倚门,痴儿徒面壁。
勤劬频捣岂辞疲,全家拟疗三时饥。
堆盘炊熟紫玛瑙,入口嚼碎明琉璃。
溶溶漾漾甘如饴,但觉馁腹回春熙。
息肩弛担气尚喘,荷锄又入南山陲。
君不见晋安司马食肉糜,艰难稼穑全未知。
又不见商山老人只茹芝,首阳先生只采薇。
岂识有此风味奇,贤愚千载谁是非。
我歌踯躅聊解颐,方今太仓徒尔为,赈恤诏令闻见稀。
苍生如此困贫馁,安得斗米三四文钱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悯农二首》,其中第一首为《捣蕨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农家妇女在日中劳作的场面,她正在用杵将蕨草捣成浆汁。诗中的“捣蕨歌”指的是这个场景。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分析:
- 南村北村日卓午,万户喧嚣不停杵。(注释:太阳高悬,阳光炽热,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做着什么。)
- 初疑五丁驱金牛,又似催花挝羯鼓。(注释:最初以为是五个力士在驱赶金牛,又像是在敲打羯鼓。)
- 由来捣蕨响希微,顷刻化作黄尘飞。(注释:原来捣蕨的声音细微,但很快就化作了黄烟飘散。)
- 一声或高一声急,声声透天彻地脉。(注释:声音有时高亢激昂,有时急促低沉,声波直达天际,穿透大地。)
- 妇男子侄争献工,倾筐漕漕流玉液。(注释:妇女、男子和孩子都争相展示手艺,他们的劳动成果像流动的玉液一样珍贵。)
- 流玉液,还叹息。(注释:流玉液的人还在感叹,他们的生活艰难。)
- 今晨犹得炊,明朝无颗粒。(注释:今天还能做饭吃,但明天就没有饭吃了。)
- 山妻空倚门,痴儿徒面壁。(注释:妻子在家无所事事,孩子只能呆在墙边。)
- 勤劬频捣岂辞疲,全家拟疗三时饥。(注释:为了家庭生计,我不停地劳作,即使疲惫我也不在乎。)
- 堆盘炊熟紫玛瑙,入口嚼碎明琉璃。(注释:煮熟后放在盘子里,就像吃紫玛瑙一样美味;嚼碎后就像吃明琉璃一样晶莹剔透。)
- 溶溶漾漾甘如饴,但觉馁腹回春熙。(注释:食物甘甜可口,让人感觉精神焕发,仿佛身体得到了滋养。)
- 息肩弛担气尚喘,荷锄又入南山陲。(注释:放下重担,喘息片刻,又拿起农具进入山林深处。)
- 君不见晋安司马食肉糜,艰难稼穑全未知。(注释:你难道没有见过晋安的司马因为吃不到饭而饿死吗?他根本不知道农耕的重要性。)
- 又不见商山老人只茹芝,首阳先生只采薇。(注释:又没有看见商山上的老人只吃灵芝而不种田,首阳山上的先生只知道采摘野菜而不种庄稼。)
- 岂识有此风味奇,贤愚千载谁是非。(注释:这些人怎么可能知道这种独特的美味?贤者和愚者千年以来谁能分辨出好坏呢?)
- 我歌踯躅聊解颐,方今太仓徒尔为,赈恤诏令闻见稀。(注释:我唱歌只是聊以解闷,现在国库空虚,赈济的命令很少听到。)
- 苍生如此困贫馁,安得斗米三四文钱时。(注释:百姓们生活困苦,连三斗米和四文钱都难以获得。)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官府赈济政策的质疑。同时,它也揭示了农民们在困境中的坚韧和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