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游宝地,扫壁漫吟诗。
树暗云归早,山高月上迟。
松摇栖鹤梦,钵洗化龙池。
试问无生法,嘻嘻笑不知。
【注释】
重来:再次来到,指多次游览。宝地:指名胜古迹。
扫壁:扫除墙壁上的字画。漫吟诗:随意吟咏诗句。
树暗:树木昏暗。云归早:天空中的乌云已经早早地飞走了。
山高:山峰高大。月上迟:明月升起得晚。
松摇:松枝摇摆。栖鹤梦:栖息在鹤巢中睡觉。
钵洗:用钵盂洗茶。化龙池:变成龙的水池。
无生法:即涅槃,佛教用语。
【赏析】
《太平经》说:“夫道莫大乎无极。”这是说“道”是没有穷尽、没有边际的。但人们却往往只看到它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诗人在这首诗里,就对“道”作了形象的说明。
首句“重来游宝地”,是说自己又来到了这处宝地。宝地指的是什么?是什么地方呢?这里并没有直接点明。从下两句看,应该是指那高高的山峰,因为“山高”才显得月亮升得晚;从上两句看,又是指那苍翠的松林,因为“树暗”才显得云儿飞得早。这样看来,诗人是在描写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面,以突出“道”的博大无边。
次句“扫壁漫吟诗”,则是说自己在这片宝地上随意吟咏诗句。“漫”字在这里是随便的意思,表明自己并不刻意作诗,而是随心所欲地吟咏着。这句诗也表现了“道”的博大无边,因为它可以包容一切,包括那些世俗的东西。
第三句“树暗云归早”和第四句“山高月上迟”都是写景语。前者写太阳下山,云彩飘散,后者写月亮升起得晚。诗人通过这两句诗,把太阳下山、云彩飘散、月亮升起等自然现象都联系起来,表现出一种时间流逝、万物更替的宏大气势。这里的“早”与“迟”又是相对的,它们都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从而也表现了“道”的无穷无尽。
诗人用“松摇栖鹤梦”和“钵洗化龙池”两个比喻,来形容“道”的广大无边。“松摇”是风吹松涛之声,“钵洗”则是用钵盂洗茶的声音。这两个声音都是大自然的音响,它们都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宁静。而“栖鹤梦”和“化龙池”则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道”。鹤是一种长寿的动物,它栖息在树上时常常进入一种梦境般的状态;龙是一种吉祥的神物,它出现在水中时常常成为一座龙潭。这两个比喻都表现了“道”的广大无边。
最后一句“试问无生法,嘻嘻笑不知”则是说:我试着问问这个“无生法”(佛教用语)是什么?谁知它却是嘻嘻笑个不停,好像并不知道似的。这句诗表面上似乎是在讥讽“道”的玄虚,实际上却表现了诗人对于“道”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了诗人对“道”的无限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认识。这种认识虽然有些消极的成分,但却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