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齐山路,垂杨五里阴。
崚嶒开石壁,迤𨓦瞰江浔。
柱笏诸峰出,流云众壑深。
乘春风日好,蜡屐乍追寻。
【注释】
- 齐山:位于今安徽黄山市境内,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阴:指树木葱郁的林荫道。
- 崚(léng)嶒(cēn):山石高耸的样子。
- 迤(yí)𨓦(zhǐ):曲折延伸的样子。
- 柱笏(hù):古代官吏上朝时手拿的板子,这里指山峰挺拔峻峭。
- 蜡屐(jī):用蜡涂成的鞋底。
【赏析】
游齐山:游览齐山。齐山在今安徽省黄山市境内,为著名风景胜地。
何处:不知从哪里开始游览。
垂杨五里阴:杨柳树成行的大道有五里长,遮天蔽日。阴,通“荫”,遮蔽;荫,树荫。
崚嶒(léng céng):形容山高耸入云。
开:突出、露出。
石壁:岩石构成的墙壁。
迤逦(yí lǐ):曲折延伸的样子。
瞰:远望、俯视。浔(xùn):水边。
柱笏诸峰出:指山峰挺拔峻峭。柱笏,古代官吏上朝时手拿的板子,这里指山峰挺拔峻峭。
流云众壑(hè)深:形容群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的景象。众壑,多条山沟;深,深远的样子。
乘春风日好:趁着春风晴朗的日子。
蜡屐(jī)乍追寻:穿上用蜡涂成的鞋底的鞋子。乍,突然;追寻,行走。
此诗为登齐山之作。诗人由齐山之高而联想到自己的官运亨通,进而抒发了对官场的向往之情。
首句“何处齐山路,垂杨五里阴”写景开篇,点明地点,渲染气氛。“何处”二字既表明游历的目的,又暗含诗人对仕途的向往之意。“垂杨五里阴”一句,描绘出了齐山中景色宜人的路旁杨柳,勾勒出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
次句“崚嶒开石壁,迤𨓦瞰江浔”,进一步描绘出齐山的壮丽景象。“崚嶒”(léngcēn),山石高耸的样子;“石壁”,“开”字点明了这是一处险峻的山壁。“迤𨓦”(yízǐ),曲折延伸的样子;“瞰”,“俯视”,指远望江水。这两句诗通过描写齐山的岩石峭立和江水蜿蜒流淌的景象,展现了齐山的自然之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仕途的向往之情。
第三句“柱笏诸峰出,流云众壑深”,进一步描绘了齐山的雄伟景观。“柱笏”,古时官吏手持木制的笏板,此处用以比喻山峰挺拔俊秀;“诸峰出”,指山峰耸立,气势不凡。“流云众壑深”,形象地描绘出群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这两句诗通过对齐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生涯的憧憬与追求。
末三句“乘春风日好,蜡屐乍追寻”,则转入对游历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的描述。“乘春风日好”,意味着春光明媚、气候宜人,这为游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蜡屐”,一种用蜡烛制成的鞋子,象征着诗人的简朴生活与淡泊心境。“乍追寻”,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之情。整首诗通过描绘齐山的壮丽景观、表达对仕途生涯的憧憬与追求,以及游历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展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与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