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让
【解析】 这是一首五律,写诗人在京城听到梵音后回到江寺的感受。首联“禅宫仙梵起泠泠,一派馀音隔翠屏”中,“禅宫”,佛教庙宇;“仙梵”,指佛门的经文和咒语;“泠泠”,形容梵乐声清越悠扬;“翠屏”,青绿色屏障。这两句是写在京城听到梵乐时的感觉。颔联“乱逐怒涛翻海岛,微随落叶散林坰”中,“乱逐”,形容海浪汹涌澎湃;“怒涛”,波涛汹涌;“翻海岛”,形容海浪翻涌如同翻动的岛屿;“微随落叶散林坰”
【解析】 此诗为五言绝句,全诗以斗室为意象,写诗人的居所,抒发其清高自守、淡泊名利的情怀。首联“幽轩构得宽于斗,车马红尘不许通”,写屋宇虽小而宽敞,车马不能通过,表现了诗人对尘世的超然物外。颔联“柱底祗能藏酒瓮,壁间聊足挂诗筒”,写斗室中仅有的物件:一瓮酒,一筒诗,表现诗人的生活情趣。颈联“雨声到枕巡檐响,花影横窗满榻红”写斗室中的自然景致,表现诗人的清高情怀和淡泊生活情趣。尾联“莫笑贫居苦蜗窄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登江心寺时所见的美景和感受。全诗共分为四句,每句都有详细的释义和注释。 第1句:“古刹中流见,孤高绝世氛。” - “古刹”:指古老的寺庙。 - “中流”:指的是江水之中。 - “孤高”:形容人或物超然独立,不被世俗所左右。 - “绝世氛”:意为超然于尘世之外。 - 译文:在古老的寺庙中,我看到了一幅超然于尘世之外的画卷。 第2句:“谈经聚螺女,鸣磬起龙君。” - “谈经”
诗句解析: 1. “远问天台访玉峰” - 这句描述了诗人为了探访天台山的玉峰(天台山著名的山峰),而特意从远方出发。 2. “短筇扶入翠重重” - “筇”指的是竹杖,"扶入翠重重"形容山路崎岖,需要借助竹杖来行走。 3. “溪风满寺散花雨” - 这句描绘了寺庙周围溪流吹来的风带来了花瓣,仿佛下起了花雨。 4. “秋色一帘横古松” - “秋色”是指秋天的颜色,"一帘"可能指的是挂起来的窗帘或帷幕
宫女读书 庭院里烧香礼月星,笙歌一派隔银屏。 垂帘正诵周南诗,不省羊车过后庭。 注释: 1. 院院烧香礼月星:在庭院中烧香礼拜月亮和星星。院院,庭院;烧香,拜佛;礼月星,礼拜月亮和星星。 2. 笙歌一派隔银屏:笙歌声隔着银屏传进宫内。笙歌,古代乐器,此处指宫廷中的宴会音乐;一派,一片,一种;隔银屏,隔着银色的屏风(古代宫室多用金、银等装饰物来划分空间),指从外部隐约传来的音乐声。 3.
【注释】 ①废花径:指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曾至杭州天竺寺(今灵隐寺)参拜鉴真大师,在鉴真故居的旧径上植花。 ②画壁:绘有壁画的墙壁。 ③萝龛:佛龛,供佛像的小阁。 ④坏垣:倒塌的墙。 ⑤禽:鸟。 ⑥斋断:指斋戒。 ⑦楼倾:指高楼倾倒。 ⑧生涯:此指人生。 ⑨幻泡:比喻虚幻不实的事物。 ⑩兴废:兴衰更替。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游访天竺寺所见景物,抒发感慨。开头四句写寺庙荒凉破败的景象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诗歌的赏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赏析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然后给出答案。 “寻竹隐寺”,首句点明题目,写诗人在竹林中找到了一座寺庙。“闻钟识寺遥”,第二句交代了听到寺里的钟声,才认出是寺院。“小径缘云入”,第三句描写了进入寺院后的情景。这一句是写景,但景中含情
【注释】 悠悠佛境清:佛,佛教。佛境,指佛教的圣地或境界。 扰扰众喧歇:扰扰,纷扰,喧闹。 闲持一卷经:持,拿。 千峰日:千峰,指众多的山脉。 【赏析】 此诗是写诗人独坐在佛境之中,远离世俗喧嚣,专心致志地阅读佛经的情景。首句以“悠”字形容佛境的静谧,“扰”字形容世俗的纷扰,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句写诗人放下世俗之事,安心读书,第三句写诗人手持佛经,专心致志地阅读。末句写诗人在佛境中欣赏美景
画壁暗尘凝,萝龛冷佛灯。 坏垣欹老树,古榻拥残僧。 斋断禽长散,楼倾客畏登。 生涯同幻泡,兴废总难凭。
古刹中流见,孤高绝世氛。 谈经聚螺女,鸣磬起龙君。 江阔涵青汉,窗虚度白云。 更看双树外,花雨乱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