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云岚浩荡开,千重泉溜泻萦回。
始怜奇僻非人境,尘迹何缘此度来。
注释:南岳的山势高峻而险峻,云气和雾气在山谷间弥漫开去,千回百转。我开始怜悯这奇异的、僻静的地方不是人世所能到达的,我怎么会来到这里呢?
赏析:本诗写于诗人游谒南岳时。南岳衡山,以“五岳独尊”著称,是道教名山之一。作者对南岳的自然风光赞美备至,尤其称赏其奇绝险峻之处,并感叹自己对此地的陌生。全诗意境清幽,风格雄浑,笔力遒劲。
万壑云岚浩荡开,千重泉溜泻萦回。
始怜奇僻非人境,尘迹何缘此度来。
注释:南岳的山势高峻而险峻,云气和雾气在山谷间弥漫开去,千回百转。我开始怜悯这奇异的、僻静的地方不是人世所能到达的,我怎么会来到这里呢?
赏析:本诗写于诗人游谒南岳时。南岳衡山,以“五岳独尊”著称,是道教名山之一。作者对南岳的自然风光赞美备至,尤其称赏其奇绝险峻之处,并感叹自己对此地的陌生。全诗意境清幽,风格雄浑,笔力遒劲。
【解析】 这是一首写别情的送别诗。首句“故人千里别”,点出离别,说明送别的时间是远行之后。二、三句点明送别的原因。“观榜曾随骥”,点明送别的原因是刘梅国兄科举高中,所以送别时特意为他送行。“遗诗比赠金”点明送别的手段。 “青天寻蜀道,夜雪度山阴。”两句写诗人在送别后仍不忘对友人的关怀,冒着风雪到山阴送别友人。“明发巴陵渚,烟波愁我心。”诗人在送别后仍念念不忘远行的友人,于是冒风雨渡江送别。
诗句原文 迢递穷山里,君能枉见寻。 松门驻双骑,萝径鸣孤琴。 衣上云岚色,林中经梵音。 应悲市朝客,谁到白云深。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远在群山之中的静谧之所,严嵩邀请友人韩刘二子前来作客,他们骑马驻足于松树环绕的门旁,沿着藤蔓小径弹奏一曲孤独的琴音。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与世隔绝的幽静环境,表达了对友人到来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赠给西泉子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释义以及注释: 1. 到君衡门下,修竹两三竿。 - 到君:表示拜访某人。 - 衡门:古代隐者所居之处的门,常用以自谦。 - 修竹:指高高的竹子。 - 两三竿:形容竹子数量不多,但显得格外清雅。 2. 高已远人俗,贫能慰母欢。 - 高已:意指高洁,超然物外。 - 远人俗:远离尘世的喧嚣和世俗的纷扰。 - 贫能慰母欢:即使自己贫穷
【注释】 启:指打开。 把酒:斟酒。 门见:看见。 弧:古时丧礼上悬挂的白布,这里指丧事。 履满:穿鞋满地。 洗愁病:消除忧思病痛。 野客:指隐居不仕的人。同襟期:意谓志趣相同。 家事:家事琐事。区区:琐碎。 长者知:了解长者的心意。 【赏析】 此诗是作者奉答符少参先生见贺生男之作。开篇“今旦启茅宇”,“今”即今天,“旦”为早晨,“启”为推开,“茅”为草盖,“宇”为房屋,“今旦”即今天早晨
逶迟松桂林,之子能相寻。 远道惊长别,幽期感素心。 注释: 逶迤曲折的山路通向松林中的桂林,你的儿子能够来相寻。 遥远的路途让我惊心动魄地感到离别的痛苦,幽静的约会让我感动并珍惜彼此之间的友情。 楚台临月迥,章水渡烟深。 注释: 楚台靠近月亮高悬的地方,章水渡过烟雾弥漫的河面。 何物酬佳兴,风窗弹玉琴。 注释: 用什么来报答这美好的兴致,在风中窗户旁弹奏着玉石制的琴。 赏析:
诗句原文: 曲径看花入,幽亭载酒开。 兴迥忘主客,地胜有池台。 晻暧树帷合,逶迤江练来。 已方元亮隐,松菊绕园栽。 注释解释: - 曲径:弯曲的小路。 - 看花入:观赏花朵进入。 - 幽亭:幽静的亭子。 - 载酒:携带美酒。 - 兴迥:兴致很高,情感飞扬。 - 忘主客:忘记了主人和客人之分。 - 地胜:地方景色美丽。 - 有池台:周围有池塘和小台子。 - 晻暧:阴暗而暖和。 - 树帷合
【注释】 奉答符少参先生见贺生男之什 其二: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诗中表达了他对朋友生子的喜悦之情。 剥啄(pōzuò):敲门声。 缄题:写上书信或题词。 将雏(zāngcú)新曲妙:指婴儿啼哭之声美妙动听。 遗鲤(yílǐ)故情长:指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儿子嗤(chī)豚犬:指孩子讥笑猪狗。 琼瑶借宠光:指孩子得到父母的宠爱。 夜阑还击节:在深夜仍不停敲着拍子。 转益病夫狂
注释: 1. 夏日江亭赠客:在夏日的江亭中送别客人。夏日,指盛夏时节;江亭,指临水的亭台;赠客,指送别客人。 2. 过雨时:经过雨水之后。 3. 绿树摇南飔:绿色的树梢在南风中摇曳。绿树,绿色的树木;南飔,南风中的凉风。 4. 归客乘流下,扁舟向我辞:归乡的人随着水流下来,扁舟(小船)向我告别。归客,指回到家乡的人;乘流,指顺着水流;下,下来;扁舟,狭长的船。 5. 台临春望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需结合全诗内容理解诗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野寺入林辟”,野寺,指山林间的寺庙,野寺入林辟,指进入山林的野寺。 “江城击柝重”,柝,古代夜间巡逻用的铜壶,用来报时。这里指敲梆子报更声。江城,指临安城。重,指频繁。指临安城夜间打更声很频繁。 “艰虞逢世事,愁寂任浮踪”,“艰虞”指遭遇艰难和祸患。“逢”是碰上的意思。“世事”指世间的事务
注释: 衡岳无来雁,江漂有蛰龙。 衡阳没有飞来的大雁,江上漂着一只蛰伏的龙。 愁边波浪阔,梦觉云山重。 愁思无边时,波涛浩渺;梦中醒来,云雾缭绕,山峰重重。 定识相逢语,未知同病容。 一定会知道我们相遇时的对话;不知道我们是否都患有同样的疾病。 因思遗远道,何处采芙蓉。 因此思念远方的你,想知道你是否在采芙蓉。 译文: 衡阳没有飞来的大雁,江上漂着一只蛰伏的龙。 愁思无边时,波涛浩渺;梦中醒来
经湘南寺 半岭遥闻深径钟,石堂萝薜护青松。草堂邀客供僧茗,此是云中第几峰。 释义: 半山腰处,远远地就能听到深谷之中传来阵阵悠扬的钟声,石头上的屋舍周围生长着茂密的藤萝和青翠的松树相互守护。 在山下的草堂里,我们邀请客人一起品尝和尚们泡制的茶叶,这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严嵩所作的《经湘南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通过对湘南寺周边环境的描绘
岳下逢常甫兄 白玉堂中鹓鹭群,十年江海叹离分。 岂意与君逢此地,乱山携酒看飞云。 注释: 白玉堂中鹓鹭群,十年江海叹离分:比喻自己如同在白玉堂中的鹓和鹭的群体一样,都是高贵、有地位的,但因长期漂泊在外,无法归乡,只能感叹着离别。 岂意与君逢此地,乱山携酒看飞云:表示自己与常甫兄在这里意外相遇,心情十分激动,于是带着酒去看飞云,即欣赏眼前的风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岳下遇到老朋友常甫兄时所作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疏通全诗,了解内容,把握情感,在此基础上,分析注释,理解关键词语,体会意境,赏析语言。“云霁堂逢钦之”:在云雾散开时,我与张钦之在雨亭相逢。“远信初闻近复疑”,当初听说有远方的来信,心中又惊又喜;但近信到来时却怀疑起来,不知是真是假。“西堂清怨独吟时”:在西面空寂的书房,独自吟诵着《静夜思》,满腹心事。“须臾松径传银烛
谒南岳 其二 三日斋心屏俗荤,清朝病眼洗衡云。 叮咛入谷停驺喝,恐惊此中猿鹤群。 注释 谒南岳 其一:谒:拜见;南岳:指南岳衡山。作者拜谒南岳衡山。 其二:作者又作的《谒南岳》之二。 三日斋心屏俗荤:三天斋食,不沾荤腥,以清净心境拜谒名山。斋心,指素食。荤,荤素食品。 清朝病眼洗衡云:清静的心神洗涤着双眼,让它们像洗刷过一样。衡云,衡山云。 叮咛入谷停驺喝:嘱咐进入山谷时停下马来,不要大声喧哗
【注释】 谒:拜见。南岳:指五岳之一的衡山,在今湖南省。 溅溅:形容水声。 瑟瑟:形容草木摇动的声音。 村经独树:经过一个村庄的树林中。 柴荆:用木棍或竹枝搭成的简易篱笆。 路指:道路蜿蜒曲折,指向远方。 雾霭:雾气弥漫。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描写了作者在衡山游览所见的景象。首句“溅溅石濑交寒溜”,描绘出一幅清幽静谧、水流潺潺的山水画面;第二句“瑟瑟松枝来远风”,则表现了风吹过松林
诗句原文 炉寒夜坐湘山榻,雾重晨开渌口船。 译文 深夜在冷炉旁坐着湘山的床榻,早晨一早打开渌水边的船只。 注释 - 渌口驿:地名,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东南部。 - 湘山:地名,位于略阳县东南部。 - 炉寒:形容炉火寒冷,暗示夜晚的寒冷天气。 - 雾重:形容雾气浓厚,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渌口船:指的是渌口边的船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渌口驿的一个宁静夜晚,坐在湘山榻上